-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浅谈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浙江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浅淡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专 业 土木工程
姓 名 王清鹏 学 号
指导教师 俞洪良老师
20113年 5 月 25 日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目标
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关系到人民生命、国家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保证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项目质量是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对整个工程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选择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作为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课题研究的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城乡建设蓬勃发展,建设施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建筑施工企业正面临着一次大的挑战、大的发展、质的飞跃。“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质量在建筑施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基本建设投资效益实现的主要保证,但是,在施工项目开展中,质量控制能力较差,控制手段不利,将会造成质量水平不稳定,甚至下降,致使建筑业质量上升趋势不快,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人民的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过度到市场经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规律已遍布到各个角落,建筑企业面临来自于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压力将愈来愈大,顾客对企业质量保证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完成自身的体制改革转轨变型。
本文拟研究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从建筑施工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出发,即为什么要研究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到施工质量的控制,到如何能够更好的的对施工质量的控制进行分析,相信这一切研究对我国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1国内外研究综述
1.1.1国外研究综述
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最早提出质量管理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在二战后引进美国的一整套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结合本国实际,又将其向前推进,使质量管理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
(1)质量检查阶段
直到19世纪末,制造工作本身所固有的都是操作者的质量管理。在这种制度下,一名工人或者至少是很少的几名工人负责加工制造整个产品,因此,每一名工人都有可能对其个人工作的质量实行全面控制。20世纪初,演进到工长的质量管理。这一时期,现代工厂大量出现,执行相同任务的工人被划归一组,以便工长可以指挥他们,于是,工长对工人的工作质量就负有职责。
(2)质量检验阶段
也称为事后检验阶段,当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美国的泰勒研究了从工业革命以来的大工业生产的管理实践,创立了“科学管理”的新理论。他提出了计划与执行,检验与生产的职能分开的主张,把质量检验职能从直接生产工序中分离出来成为单独的工序,专门的质量检验机构负责对产品进行检验,挑出不合格品,这种做法有利于保证出厂产品质量,而且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固定资产的利用及产品质量的提高都有显著的效果。但由于是事后检验,即在产品完工以后才进行检验,剔除废品和不良品,因此,在原材料、人工和费用成本等方面所造成的损失,已不可能挽回。不能事先预防废次品的产生和避免所造成的损失,这是检验质量管理的一个重大缺点。
(3)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统计质量管理产生的历史背景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大规模生产形成如何控制大批量产品质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美国许多民用生产企业也转为军用品生产,战争对武器弹药等军需品的生产质量,提出了新的严格要求。军需品的质量检验大多属于破坏性检验,不可能进行事后检验,而缺乏事先控制和破坏性检验保证的军需品的质量,必然影响战争的进行,这就迫切需要把数量统计的新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开始采用美国统计学家休哈特提出的一系列统计方法。这种方法实现了从被动的事后把关到生产过程的积极预防的转变。尽管统计质量管理是科学的、经济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仍以满足产品标准为目的,而不是以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