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动力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土动力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韩烨(山东建筑大学,道路与铁道专业,2014150108)摘要;阐述了土动力学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了目前土体动力本构模型、动力分析现状和进展。指出室内土动力测试的研究方向与重点是试验研究材料的扩大与延伸、复杂应力状态下土动力特性研究、小应变下土动力参数的求取及动力参数影响因素的探讨3个方面;对动强度与液化基本概念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关键词;动力本构模型;室内土动力测试;动力特性;动强度0 引言: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活动带(环太平洋及喜马拉雅构造带)之间,地震区域广阔而分散,地震频繁而强烈。据历史记载,几乎中国各省都曾发生过破坏性地 震。20世纪全球发生的7级以上强震中,中国占35%, 有3次震级为8级以上的巨大地震发生在中国[4]。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使城市房屋、工业厂房与设备、城市建设、交通运输、水电设施及临近的水利工程遭受严重破坏。土动力学是土力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动荷载作用下土的变 形和强度特性及土体稳定性的一门科学。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 科,近年来,无论是对土的动力性质的认识还是在工程中的应用, 都有了新的发现和进展。1 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研究在实验室中以等幅等周期的循环荷载模拟地震动 荷载作用于土上,土在受周期荷载作用时,应力应变关 系不能以一条单纯的直线或曲线来表达,而是在每一个 荷载循环内表现为一滞回圈,如图1所示。若将土视为粘弹性体,则此滞回圈表达了粘弹性体的能量耗散。不 同荷载循环顶点(具有最大周期剪应力士 和最大周期 剪应变士XJ的连线称为骨架曲线,骨架曲线通常非常 接近于单调加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分别反应了土在周期荷载作用下应力应变的两大特性,即非线性和滞后性。为了模拟这两大特性,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动本构模型来描述骨干曲线和滞回曲线。目前已提出的动本构模型主要分为3类,即粘弹性、弹塑性和内时动本构模型。目前,具体建立的动本构模型已多达数十个,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即粘弹性理论和弹塑性理论。粘弹性理论常用的粘弹性理论有等效线性模型和曼辛型非线性模型两大类。前者把土体视为粘弹性材料,不寻求滞回曲线(即描述卸载与再加载时应力一应变规律的曲线)的具体数学表达式,而是给出等效弹性模量和等效阻尼比随剪应变幅值和有效应力状态变化的表达式;后者则根据不同的加载条件、卸载和再加载条件直接给出动应力应变的表达式。在给出初始加载条件下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式(骨干曲线方程)后,再利用曼辛二倍法 得出卸荷和再加荷条件下的动应力应变关系,以构成滞回曲线方程。HardinDmevich 模型、Ramberg Osgood 模型、双线性模型及一些组合曲线模型均属于等效线性模型。粘弹性理论是目前生产应用中的主流,尽管还存 在多方面的不足,如不能考虑应变软化、应力路径的影响、土的各向异性以及大应变时误差大等等。但它毕竟是试验结果的归纳,形式上也比较直观简单,经过适当的处理和改进后结合动力有限元程序,同样可以计算出循环荷载作用下土工构造物的孔隙水压力和永久变形的平均发展过程。塑性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饱和砂土弹塑性动本构模型展开较为广泛的研究,所采用的途径一般有:1)采用单调加载条件下所建立的模型,选用较为复杂的硬化规律,如采用将等向硬化规律和运动硬化规律相结合的所谓非等向硬化规律或者允许边界面产生扩张或收缩运动。总的来说,这类模型与饱和砂土实际性状之间有较大差距。2)以其他形式的塑性理论为基础所建立的动本构模型,如采用塑性模量场理论、边界面理论、多机理概念的塑性理论等。基于这几种理论的塑性模型代表了目前循环荷载作用下土的本构理论研究现状与水平,该文在谢定义等归纳的基础上,结合新近的研究成果作了阐述。塑性硬化模量场理论的基本概念是:在应力空间中定义一个边界面和一个初始屈服面。边界面是初始加载过程中形成的相应于最大加载应力的最大屈服面,在边界面内侧有一簇套叠着的互不允许相交的几何相似屈服面,它们随塑性应变的产生和发展在边界面内以一定的规则依次产生胀缩和移动,来模拟材料的非等向加工硬化特性。其中每个套叠面以及边界面都代表有一定的硬化模量值,故这簇套叠面当前的相对位置既反映了材料过去的应力历史,又代表了应力空间中塑性硬化模量场当前的大小及其分布。当套叠屈服面在应力空间中随应力点的变化而平移和胀缩时,应力空间中的塑性模量场,即随着应力点的移动而不断变化,从而可描述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卸载非线性、再加载和反向加载时出现的不可恢复塑性变形的形象。基于上述思想所建立的塑性土模型,常称之为多面模型或多屈服面模型。他们模型的主要差别在于边界面与套叠面的形状及其移动规则以及硬化模量场的研究方法不同。上述多屈服面塑性模型为描述土体的真实特性提供了极大的普遍性和灵活性,但它们要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网络通信职位应聘摘录.doc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作业..docx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复习题..doc
- 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的表现及影响.doc22.doc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模拟题..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赵明华)精华版..doc
- 法理学试题库2011.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doc
- 马克思原理试题及答案.doc
- 计算机四级选择题题库第二版.doc
- 2025年中国铸管沥青漆喷涂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聚四氟乙割管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屏蔽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B级电源电涌保护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陶瓷印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保冷材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金彩立雕玻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箱螺母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GS管装饰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气动电阻焊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规范》(KAT22.3-2024)解读-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部分.pdf
- 使用抗凝药物护理要点.pptx VIP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版解读.pptx
- 農書-陳旉農書校释.pdf
- 企评家_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_企业评价指标报告.pdf
- 浙江省嘉兴市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 解析及答案.docx VIP
- 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报告.pptx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古典名著之旅 大单元整体学历案教案 教学设计附作业设计(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docx
- 2024年上海杉达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刷).docx VIP
- 蜜雪冰城品牌合作协议.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