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之环境化学致癌物__培训课件.ppt

环境毒理学之环境化学致癌物_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十二章 环境化学致癌物 何谓癌症? 癌症是医学术语,其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也有人将癌症和恶性肿瘤混合使用。中医学中称岩,为由控制细胞分裂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分裂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 主要的环境化学致癌物包括多环芳烃、芳香族氨基、硝基化合物、亚硝胺类化合物、多氯联苯、生物烷化剂、氯乙烯、黄曲霉毒素、重金属、石棉以及植物中的致癌物。 多环芳烃 环境无机化学致癌物 环境生物化学致癌物 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黄曲霉毒素 多氯联苯 重金属 石棉 亚硝胺类化合物 氯乙烯 生物烷化剂 植物中的致癌物 环境化学致癌物 其他环境有机化学致癌物 多环芳烃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是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是重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迄今已发现有200多种PAHs,其中有相当部分具有致癌性,如苯并α芘,苯并α蒽等。PAHs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可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现,任何有有机物加工,废弃,燃烧或使用的地方都有可能产生多环芳烃。 多环芳烃的性质及种类 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的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两个以上的苯环连接在一起可以有两种形式: 1,非稠环型的, 苯环与苯环之间由一个碳原子相连接,如联苯、联三苯等。 2,稠环型的,两个碳原子为两个苯环所共有,如萘、蒽等。 多环芳烃的物理性质:三环以上的多环芳烃大都是无色或淡黄色的结晶,熔点和沸点较高,蒸汽压很小。溶液具一定荧光,在光和氧的作用下很快分解变质,不仅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且致癌力也明显下降。 多环芳烃按照化学性质可分为四类: 1,苯环对称排列的多环芳烃 3 ,苯环角状排列的多环芳烃 2,苯环直线排列的多环芳烃 4,角状多环芳烃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类:苯环类、芴及胆蒽类、杂环类。 吸收 多环芳烃可以从各种途径进入体内,但主要途径为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 代谢活化 多环芳烃是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后必须先经过代谢活化才具有致癌作用。多环芳烃在体内首先经混合功能氧化酶催化,形成多环芳烃环氧化物。然后再经环氧水化酶催化形成多环芳烃二氢二醇衍生物,后者可以形成具有亲电子性的碳正离子,可与DNA分子鸟嘌呤的N2结合,使DNA烷基化,使遗传密码发生改变,引起突变,构成癌变的基础。 多环芳烃的吸收和代谢 多环芳烃的致癌作用及其机理 多环芳烃主要可以引起皮肤癌、肺癌和胃癌。关于其致癌作用机理主要有K区理论和湾区理论。 K区理论 一个区相当于菲的9,10位碳原子上的双键,称为K区(亦称中菲区)。“K”是癌的德文家“Krebs”的字头。K区意为致癌区,可与细胞的敏感成分(蛋白质、核酸等)结合,故其致癌性高。另一个区相当于蒽的9,10位碳,称为L 区(亦称中蒽区)。L区也可与细胞的敏感成分结合,但其可阻碍K区进攻细胞的危险部位而具去活作用。 K区是发生致癌反应的关键区域,而L区是对致癌反应起拮抗作用的区域。 有致癌作用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必须有比较活泼的K区。L区,则可能,可能缺乏。 1)具有L区:L区必须不太活泼。这样在接触机体后,不活泼的L区对K区具有保护意义,使多环芳烃不致在尚未接触靶组织之前其K区已经发生反应,或代谢失去活性,而有足够的机会与靶组织或细胞发生反应,并有可能诱发肿瘤。如果L区过于活泼,则情况相反,在多环芳烃接触靶组织之前已发生反应,则不再具有致癌性。 2)不具有L区:K区活泼程度不太高 湾区理论 湾区理论由Jerina等于七十年代提出。 多环芳香烃分子的末端环与分子的其他环形成的凹形结构为分子的湾区。形成湾区的末端环为湾区的角环。 湾区理论认为湾区的角环在代谢活化过程中对致癌性能起关键作用。代谢活化过程中湾区的角环形成的环氧化物是多环芳香烃的最终致癌形式,由湾区的环氧化物进一步形成湾区正碳离子。湾区正碳离子可与细胞内大分子结合,使细胞癌变。 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苯或其同系物如萘、蒽、联苯等芳烃环上的氢原子被氨基(—NH2)或硝基(—NO2)取代形成芳香族氨基化合物或硝基化合物,其代表物如联苯和硝基苯。 芳香族氨基化合物 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在常温下大多为固体或液体,挥发性低,易容于脂肪,简单的芳香族微溶于水。这类化合物用途很广,是现代化学工业、国防工业、医药工业等方面不可缺少的原料或化工合成的中间体。 主要污染源为燃料、塑料、药品、农药、离子交换树脂、橡胶等工业,以及食用色素、食品抗氧化剂等。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