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钢的热处理材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节 钢的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于特定介质中加热保温,使 介质中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从而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和组织,进而改变其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与表面淬火相比,化学热处理不仅改变钢的表层组织,还改变其化学成分。 化学热处理也是获得表硬里韧性能的方法之一。 根据渗入的元素不同,化学热处理可分为渗碳、氮化、多元共渗、渗其他元素等。 可控气氛渗碳炉 渗碳回火炉 一、淬透性的概念 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深度的能力。其大小是用规定条件下淬硬层深度来表示。 M量和硬度随深度的变化 淬硬层深度是指由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区(50%M + 50%P)的深度。 淬硬性是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即硬化能力. 二、淬透性与淬硬层深度的关系 同一材料的淬硬层深度与工件尺寸、冷却介质有关。工件尺寸小、介质冷却能力强,淬硬层深。 淬透性与工件尺寸、冷却介质无关。它只用于不同材料之间的比较,是通过尺寸、冷却介质相同时的淬硬层深度来确定的。 三、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钢的淬透性取决于临界冷却速度Vk, Vk越小,淬透性越高。 Vk取决于C曲线的位置,C 曲线越靠右,Vk越小。 因而凡是影响C曲线的因素都是影响淬透性的因素.即除Co 外,凡溶入奥氏体的合金元素都使钢的淬透性提高;奥氏体化温度高、保温时间长也使钢的淬透性提高。 四、淬透性的测定及其表示方法 1、淬透性的测定常用末端淬火法 示,J 表示末端淬透性,d 表示半马氏体区到水冷端的距离,HRC 为半马氏体区的硬度。 2、淬透性的表示方法 ⑴ 用淬透性曲线表示 即用 表 ⑵ 用临界淬透直径表示 临界淬透直径是指圆形钢棒在介质中冷却,中心被淬成半马氏体的最大直径,用D0表示。 D0与介质有关,如45钢D0水=16mm,D0油=8mm。 只有冷却条件相同时,才能进行不同材料淬透性比较,如45钢D0油=8mm,40Cr D0油=20mm。 马氏体 马氏体 索氏体 五、淬透性的应用 1、利用淬透性曲线及圆棒冷速与端淬距离的关系曲线可以预测零件淬火后的硬度分布。下图为预测50mm直径40MnB钢轴淬火后断面的硬度分布. 2、利用淬透性曲线进行选材。如要求厚60mm汽车转向节淬火后表面硬度超过HRC50,3/4半径处为HRC42。可按下图箭头所示程序进行选材分析. 3、利用淬透性可控制淬硬层深度。 对于截面承载均匀的重要件,要全部淬透。如螺栓、连杆、模具等。对于承受弯曲、扭转的零件可不必淬透(淬硬层深度一般为半径的1/2~1/3),如轴类、齿轮等。 淬硬层深度与工件尺寸有关,设计时应注意尺寸效应。 高强螺栓 柴油机连杆 齿轮 第七节 钢的回火 回火是指将淬火钢加热到A1以下的某温度保温后冷却的工艺。 一、回火的目的 1、减少或消除淬火内应力, 防止变形或开裂. 2、获得所需要的力学性能。淬火钢一般硬度高,脆性大,回火可调整硬度、韧性。 螺杆表面的淬火裂纹 3、稳定尺寸。淬火M和A’都是非平衡组织,有自发向平衡组织转变的倾向。回火可使M与A’转变为平衡或接近平衡的组织,防止使用时变形。 4、对于某些高淬透性的钢,空冷即可淬火,如采用 回火软化既能降低硬度,又能缩短软化周期。 未经淬火的钢回火无意义,而淬火钢不回火在放置使用过程中易变形或开裂。钢经淬火后应立即进行回火。 二、钢在回火时的转变 淬火钢回火时的组织转变主要发生在加热阶段。随加热温度升高,淬火钢的组织发生四个阶段变化。 网带式回火电炉 ㈠ 回火时组织转变 1、马氏体的分解 ?100℃回火时,钢的组织无变化。 100-200℃加热时,马氏体将发生分解,从马氏体中析出?- 碳化物(?- FeXC),使马氏体过饱和度降低。析出的碳化物以细片状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上,这种组织称回火马氏体,用M回表示。 透射电镜下的回火马氏体形貌 回火马氏体 在光镜下M回为黑色,A’为白色。 ? 0.2%C 时,不析出碳化物。只发生碳在位错附近的偏聚。 2、残余奥氏体分解 200-300℃时, 由于马氏体分解,奥氏体所受的压力下降, Ms 上升,A’ 分解 为?- 碳化物和过饱和铁素体,即下贝氏体。 衡成分, 内应力大量消除,M回转变为在保持马氏体形态的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细粒状Fe3C组织,称回火托氏体,用T回表示。 发生于250-400℃,此时,?-碳化物溶解于F中,并从铁素体中析出Fe3C。 到350℃, 马氏体含碳量降到铁素体平 回火托氏体 3、?-碳化物转变为Fe3C 回火索氏体 4、Fe3C聚集长大和铁素体多边形化 400℃以上, Fe3C开始聚集长大。 450℃ 以上铁素体发生多边形化,由针片状变为多边形. 这种在多边形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颗 粒状Fe3C的组织称回火索氏体,用S回表示。

文档评论(0)

a5522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