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西子弟兵
闽西子弟兵红五军团三十四师,6000余人,是由原闽西独立第八、九、十师改编而成的。1934年11月底中央红军强渡湘江,冲破了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红三十四师临危受命,担任全军的后卫,大部分将士血染湘江,壮烈牺牲。
红九军团的第二十二师,2000余人,由原闽西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改编。在甘肃以西的高台战斗中,大部分壮烈牺牲;
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三团和第二师第六团是由原闽西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改编的;第二师第五团是原闽西第三路军先改编为红四军第三纵队第十二师,后与红军十一师合编为第十一师,长征前改为第二师第五团。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和红八军团第十四师各有一个团,是由原少共国际师和工人模范师中的闽西子弟兵组成的。
一、闽西良好的党和群众基础为红四军发展壮大提供坚强保障
闽西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为以后红四军生存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也成为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同时,闽西崇山峻岭,层峦迭嶂,具有易守难攻之战略优势,便于开展游击战争。加上,地处偏僻,国民党统治力量相对薄弱,有利于红军的发展。从1928年6月始,邓子恢、张鼎丞等闽西共产党员先后领导了龙岩后田、平和长乐、上杭蛟洋和永定等闽西四大暴动,掀起了土地革命斗争的第一次高潮。特别是永定暴动后,建立了红军营,全营200余人,由张鼎丞任营长,邓子恢任党代表。这是闽西最早建立的一支红军部队。闽西已具有良好的党和群众武装基础,有多次武装起义斗争的经验。闽西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红四军在此得以发展壮大。
毛泽东、朱德率部在井冈山会师后,于1928年5月江西宁冈县砻市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同年冬,遭到湖南军阀何键的“会剿”。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第二十八团、三十一团及特务营、独立营共3600余人出发赣南。1月下旬在大庾同敌军李文彬旅作战失利,随后又连遭敌军袭击,“人数由三千六,减至三千”。〔1〕3月11日,红四军首次入闽,14日攻占汀州(现长汀)城,全歼敌军郭凤鸣旅。3月15日,红四军在汀州进行了整编。由于红四军深得民心,长汀有300多人主动参军,红四军力量得到扩充。原来的团改为纵队,全军编为第一、第二、第三3个纵队,每纵队约有枪支500余支,1200余人。闽西在红军的建设史上地位特殊,主要是全国影响最大的红四军在长汀首次统一着装,首次发饷。“全军在汀做了整齐的衣服,每人发四元零用钱,给养已不成问题,士气非常振发”。〔2〕同时,红四军帮助地方建立了一支60余人的县赤卫队,随红军转战赣南。红四军主力二次入闽后,于6月9日红四军前委在新泉背头山坪召开大会,将当地赤卫队等闽西地方红军改编为红四军第四纵队、第五纵队。第四纵队队长先后由傅伯翠、胡少海担任,党代表先后由张鼎丞、傅伯翠担任。下辖:第七支队(由原第五十九团与连南、长汀、永定地方武装组成),支队长陈紫峰;第十九大队,大队长李云贵;第八支队(由永定、龙岩红军游击队与上杭农民武装组成),支队长卢肇西;纵队特务大队,大队长罗化成。第五纵队(1929年6月中旬由汀东红军游击队护编成立,不久改为闽西地方红军),纵队长王仰颜,党代表罗化成。
1929年8月,红四军主力挺进闽中,不久返回闽西。9月21日一举攻占上杭城,红四军在上杭整顿,各纵队都充为三个支队,每纵队有一千八九百人,全军七千多人。〔3〕红四军四纵队成立了第十二支队,队伍进一步发展扩大。红四纵队的成立,说明了红四军不仅没有因怕敌人的围攻而进行分编缩小游击,而是充分利用闽西的有利条件,进行大力扩编和发展,使红四军得到新的重大发展。为了加强四纵队训练,尽快提高部队素质,红四军给四纵队派来大批的军事干部,配备了一批武器,部队给养之初也是红四军统一供给,从而使闽西的地方武装迅速上升为红军的正规部队。由此使闽西的革命武装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享有盛誉,这在闽西乃至福建省工农红军支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到1930年6月,红四军离开闽西时,人数达到16000多人。
红军在闽西的壮大,得益于闽西立党组织不断发展工农革命武装。同时,红四军入闽后,闽西地方武装建设得到大力推进。尤其在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闽西人民除了踊跃参加红军外,纷纷参加各地群众性的、不脱离生产的武装——赤卫军、游击队等。“地方武装逐步升级,正是适应创造主力红军的要求而又照顾到群众觉悟的最好办法”。“在群众革命运动中,创造地方武装,逐渐上升为主力军。地方主力又编到中央主力去,这就是毛泽东同志一贯在地方革命运动中军事建军政策的正确性。后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我军的建设一直运用了这个办法”。〔4〕红四军入闽,在当地党组织的帮助下,颁布和实施的拥军优属条例和办法,不仅解除了红军战士的后顾之忧,且在苏区中形成了当红军光荣的氛围。闽西苏区广发群众参军参战的热潮不断高涨。
二、闽西先后创建了5个军,成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