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宁省抚顺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本试卷共24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小题。
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则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加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1.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同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人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D.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2.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
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贵州省遵义四中2009届高三英语第五次月考试题.doc
- 辽宁省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模拟试卷汇编--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doc
- 辽宁省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模拟试卷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doc
- 辽宁省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模拟试卷汇编-- 科技文阅读专题..doc
- 辽宁彰武高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科试卷(文科).doc
- 辽宁省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模拟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
- 辽宁省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模拟试卷汇编-诗歌鉴赏专题..doc
- 辽宁省2009年化学高考模拟试卷.doc
- 辽宁省大连24中2009届高三政治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doc
- 辽宁省2009届高三数学期末模拟试题分类汇编-第7部分(立体几何).doc
- 辽宁省抚顺一中08-09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文).doc
- 辽宁省抚顺一中200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doc
- 辽宁省抚顺一中200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doc
- 辽宁省抚顺市08-09学年普通高中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doc
- 辽宁省抚顺市08-09学年普通高中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doc
- 辽宁省抚顺市08-09学年普通高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doc
- 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2008-2009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无答案).doc
- 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2009届上学期高二化学期末考试.doc
- 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2009届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doc
- 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2009届上学期高二理科数学期末考试.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