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八旗军的覆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八旗军的覆灭

清八旗军的覆灭直接导致了清末的对外战争不胜 清八旗军的覆灭直接导致了清末的对外战争不胜第2次鸦片战争,清军满蒙主力因僧格林沁亲王指挥失误,在八里桥决战中正面冲击狭窄正面,遭到英法联军事先准备好的,用格林机关枪与康格里夫火箭炮配合步枪火力组成T型阵防线猛烈火力打击,由于僧格林沁亲王死战不退,坚持冲击,结果导致清军满蒙军主力27000大军全灭。此战结束后,满蒙军就由清军主力的位置降低到了基本退出清军武力序列的地步,从此满蒙军实际是不再属于作战部队了,八旗军此后就没有再进行过作战训练,只是一部分属于皇家仪仗队的用途,大部分实际是在吃闲饭以及巡街差役的实质,那时的八旗军根本就不能再被看做是一只军事力量了,最多是准军事力量。   到了八国联军时期,虽然清军作战力量主力已成勇营军,但守卫京师城池的依然还是八旗军。由于已经升级为清军主力的勇营新军,虽有新式装备却毫无士气贪生怕死,简直就是被押上战场的,主将一阵亡,大军在防线完整无缺的情况下就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一哄而散了,后面有个亲王压阵都控制不住溃散局势。这与甲无战争时期平壤作战是一模一样的情况,导致前线兵败如山倒,联军顺利抵达京师。   所以原本已经都不属于作战部队的八旗军,只好硬着头皮去打京师守卫战,打开几十年都没开过的军火库,重新拿起几十年都没用过的老火铳,几十年没磨过的锈刀,几十年没擦过的朽弓,穿上几十年都没穿过的铠甲,上了京师的城墙,去迎接联军的新锐枪炮。在这种情况下,八旗军自然是打不死多少联军,不过八旗军给连军造成的麻烦,还是高于勇营新军在天津,因为八旗军的武器虽然还是道光咸丰时期的老古董,而且平日是提笼架鸟无所事事,但八旗军真上了战场,那还真敢死打硬拼,所以京师战况比天津还激烈,八旗军的英勇得到了连军的肯定,但连军误以为那八旗军是普通百姓组成的民团,所以得出了中国不可亡的结论,实际上要是明白了那是八旗军而不是英勇的百姓,联军当时恐怕就会把中国分了。   如果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亲王指挥不犯太大错误,满蒙军主力不至于全灭,那么清军将继续以满蒙军为作战主力,以八旗军充当勇营汉军的主心骨,那样的话,一旦在同治年完成兵备更新,那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之战清军是不会输的。清军直到八里桥战役以前,一直是以八旗军为绝对主力,所谓吴三桂时代,八旗军就已经彻底腐化不能打了的说法没有根据。八旗军的总兵力,实际一直没有变化,根据清乾隆时期英国人的记录,清军总兵力大约150万,但真正的作战力量只有约2万满军与近1万蒙古军,这大约3万人就是清帝国的真正作战力量,到八里桥决战时,满蒙八旗军是2万7千人,与乾隆时期是1个水平。   八旗军虽在同治时期以前一直是清军主力,但主力并不意味着就是什么战斗都参加,八旗军只是在其他部队都无法取胜时,才作为决定性力量参战,除了八里桥之战,八旗军是全军出动以外,顺治以后向来都是留守京师2万,出征1万。从顺治到咸丰,八旗军除在八里桥之战以外根本没有败绩,顺治初年多尔衮领1万八旗军统领汉军扫平棒子国,掳回棒子公主。康熙年1万八旗军统领汉军平定新疆。雍正年1万八旗军统领汉军平定新疆、蒙古。乾隆年1万八旗军平定西藏、新疆、蒙古,灭绝准葛尔部族,第1次打金川1万八旗军半月迫降金川,第2次打金川后期,1万八旗军统领汉军攻破金川,金川原著近乎灭绝。嘉庆年八旗军出动很少,道光年八旗军没动用,咸丰年1万八旗军统领汉军打长毛,后奉旨回京师,全军投入了八里桥作战。   清朝汉军始终惧怕对外作战主要是因为,以前作战总有个百战百胜八旗军做压阵靠山,所以汉军英勇,敢于向前,而八里桥以后,压阵靠山已经不存在,并且八旗军就是被外夷军一战全灭的,所以清朝汉军对外夷军很敬畏,只要主官一阵亡,打的好好的仗都会迅速崩溃,在鸦片战争中八旗军没灭之前,汉军也是不怕外夷洋军的,虽不胜但敢打敢拼。八里桥以后就不行了,看到外夷洋军就怕。关键是八旗军没了,主心骨没了。如果慈僖太后不是因见八旗军在八里桥全灭,心疼那些八旗后代,取消了八旗军重建以后作战任务与训练,那战场上有八旗军做主心骨,汉军也不会在外夷洋军面前表现的那么差。   这八里桥实在是指挥失误太大。英军那时已经早都是线膛枪了,而且康格里夫火箭当时是很厉害的武器,在欧洲淘汰了步兵方阵。八里桥也不是开阔野战,是用骑兵冲击漏斗小口子,英法军则在漏斗口摆开阵势以T型阵迎敌,这样的射击阵势任何国家的骑兵都不可能冲过去,所以僧格林沁的指挥绝对失误。而这一仗打的还剩7个人失误就更大了,第1队冲击无效全灭后,就不应该继续冲击了,八旗军最大损失就这一仗。   为什么八旗军一衰弱清朝就无可战之兵了呢???这要从清朝的兵制说起。   其实八旗军还有内地八旗,但从来就不是清军主力,那本就是监军的作用。按清朝的兵制,清朝文武官都有兵权,各地兵都归总督与巡抚管辖,清朝总是满汉分权,总督满巡抚就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