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侗族传统医药知识的保护与研究q
吉首大学
JISHOU UNIVERSITY
学 年 论 文
题 目 侗族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探析 作 者 陈雪峰 所 属 学 院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年 级 2010级文化产业管理 指 导 教 师 赵玲霞 职 称 助教 写 作 时 间 2012年9月
吉首大学教务处制
目 录
摘要 1
1
(一)侗族医药的特点 1
(二)侗族医药的发展 2
二、侗族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其特点 3
(一)保护现状 3
(二)存在的问题 4
(三)侗医药知识普及难度大 5
三、原因分析 6
四、侗族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7
(一)政府的支持 7
(二)自身的发展对策 8
五、结论 10
注释 10
参考文献 10
侗族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探析
陈雪峰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摘要:在侗医药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突出的多头管理现象。目前,我国已颁布了30多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法律法规,其中,《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对76种保护药材名录作了明确规定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而言,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这项工作协调涉及到侗医药管理部门20多个,部门之间既有配合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容易造成“多人管反而无人管”的局面。
关键词:侗族;传统医药;保护与研究;发展
侗族是个具有历史悠久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侗族医药史侗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与疾病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丰富医药经验形成了本民族独特朴素的医药理论体系。
而我作为一个侗族大家庭里的一员,很希望自己民族的医药知识能够的到良好的保护与科学的开发,为广大的族人多提供一点致富发家的门路。
一.侗族医药及其发展状况 (一)侗医诊病
1.问病
问病是侗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通过询问发病的经过、自觉症状。发病时的情况和发病原因,何时何地怎样发病,先病何处,后病何处,痛的程度是一般的疼痛还是痛的难忍,痛时出不出汗,痛的部位分头、颈、胸和肚脐上下及脚七大处。问病时必须掌握病变部位和原因。如因饮食过量,脐眼以下疼痛是犯谷米;脐眼以上疼痛是犯水、酒、鱼、肉;胸口疼痛是犯酒、肉和酸。侗医多以此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2.望诊
望脸色、皮色。色泽分青、紫、白、红、黄。脸色青是冷病;脸色黄是潮病,或是虚弱病,或是犯男人、犯女人(房事过多);脸色紫是五劳七伤;脸色红是热病;脸色白是虚弱病。
3.摸审
摸头顶及皮肤发不发烧、有汗无汗、是冷病还是热病。如为外伤,摸其有无伤筋、断骨、错位、错缝。
4.切脉
侗医诊脉有八脉、两候。八脉为平和脉、粗脉、细脉、长脉、短脉、快脉、慢脉、空脉;两候为冷病、热病。
常用制剂
丹药: 丹药炼制的基本操作与中药方法大致相似,一般侗医不会炼丹术,只有少数侗族名医世家才会炼丹,如榕江县老侗医杨希荣提炼的一种丹药,治疗颈淋巴结核,疗效非常好。
膏药:膏药可根据用药的不同目的进行提炼,如风湿药膏、跌打药膏、疱疮药膏等。药膏的基质是桐油或菜油。酒药:酒药是将配方药物备齐,切片称量后,加入高度白酒,5~7天后,作内服或外用。粉剂(散剂):粉剂是将药物先切成饮片,碾成细粉,根据处方将各种药粉配伍制成各种散剂,如疳积粉(散)打刀烟打刀烟多用于毒性较大的药物,如八角枫,博落回,雷公藤等药物。此类药物多作外用。 打刀烟:打刀烟多用于毒性较大的药物,如八角枫,博落回,雷公藤等药物。医药由于没有本民族文字,其历史、文化、医药都靠口传心授,或以长歌形成代代相传,有关医药的文字记载甚少。
古代侗族医药 侗族古歌《玛麻妹与贯贡》记载:相传古时侗族有个孝子叶贯贡,他母亲生病四处求医,遇医仙玛麻妹,给他母亲治好了病,二人成亲行医。玛麻妹能识别很多药,能治许多病,她教贯贡翁哽将退,翁嘎将杜给,翁荡将退播赛耿,消腌欲用巴当同。(汉语意译:药苦能退热,药涩能止泻,药香能消肿止痛,关节痛要用叶对生。)一天贯贡的朋友叶香来访贯贡,途中见绿公蛇蜥素,欲强奸母蛇蜥婶,被叶香救了,蜥婶的丈夫为了感谢叶香,给了治疗眼病的亮光草。”古歌叙述了侗族医药起源的传说,古歌中将动物蜥素和蜥以人格化,这是传说起源于古代社会的标志。 母系社会时期的医药遗迹,在侗族医药中还可以见到。如男性血尿、淋浊,在其命名之前冠以妇男二字,称为妇男摆红症与妇男摆白症;相反,如系女性病人则直呼病名。这种命名法至迟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又如上述医仙玛麻妹就是女性。
早期冲傩医药 侗族冲傩(又称侗傩,亦称巫师或老师)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