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战斗机出口疲软的症结.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俄罗斯战斗机出口疲软的症结

风光不再:俄制战机市场疲软的症结 俄制(包括前苏联)战机是世界上唯一可与美制飞机全面媲美、抗衡的战机系列。“苏霍伊”、“米格”更是国际顶尖的航空品牌,尤其是米格战机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表现极为抢眼,让美国空军吃尽了苦头。而且,俄制战机一向享有“价廉物美”的盛誉,在国际上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军火市场上曾经风光无限。但近年来,俄制战机的魅力光环正在迅速褪去,在韩国、阿联酋、新加坡、巴西等多个国家的战斗机竞标中接连失利。即使在俄罗斯传统盟友印度的126架多用途轻型战斗机的招标中,俄制米格-29SMT可能再次败北。一时间,俄制战机不仅抢占国际新兴军火市场无望,而且很可能会遭遇丢失传统市场的尴尬。究竟俄制战机“症结”何在? 性能优势不再 总体来说,俄制战机与西方战机在性能上各有短长,互有千秋。俄制战机胜在超机动性能优异,而西方战机则强在航空电子性能突出,这也是东、西方战机设计思想的主要区别。冷战时期,由于战机的航空电子技术、信息链技术及中距空空导弹技术都还远不成熟,空战的基本方式是以单机追尾作战为主的近距格斗作战,因此以米格-15、米格-21为代表的这类轻巧灵活的战机大出风头,在与美制F-86和F-4、F-104战机的对抗中占据了上风,可称是“东风压倒西风”。实事求是地说,这一时期,俄制战机在一定程度上还占有相对的性能优势。 但海湾战争以来的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战经验证明,在现代空战中,发生单机对战的概率很小,而在双机或更多飞机的对战中,机动能力强的优势通常都将随之减小。从未来发展趋势看,超机动性能对于战机作战能力的价值将更加减小,航空电子技术的作用则愈发凸显。这是因为:在现代空战中即使发生近距格斗,其空中机动动作仍大多采用横滚、筋斗等常规动作,而像俄制苏-27战机的“普加乔夫眼镜蛇”之类的超机动动作是在无载重、低速条件下做出的,在高速、大载重空战条件中是做不了此类动作的。西方军事专家甚至认为,在多机对战情况下做这类“花拳绣腿”的过失速超机动动作无异于自杀。尤其要指出的是,无论战机的机动能力有多强,但飞行员能够承受的过载只有9g,而现在不管是中距还是近距空空导弹的过载都已经达到了30g-40g,今后还将进一步增加,战机仅凭机动很难规避对手的空空导弹,更主动的防护手段应是电子战对抗系统。 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超视距攻击和防区外精确打击正在逐步成为未来空中优势的核心,俄制战机的“软肋”因此体现得更为明显。 首先,从探测能力来看,俄制战机多采用大功率脉冲多普勒雷达,虽然探测距离远,对干扰的烧穿能力强,但对目标的解析精度却非常有限。以印度空军引进的苏-30战机为例,虽然其NO11M机载雷达探测距离号称达到240公里,最大跟踪距离185公里,但却难辨“敌我”。1999年3月,苏-30在印度空军的“空中力量”年度演习中就曾多次上演“击毁”己方飞机的笑话,因此印度空军司令部不得不下令苏-30飞行员在依靠肉眼识别目标之前不得开火。 其次,人机工程差,操纵难度大。以来格-29为例,该机仍采用老式的二重(也称二余度)液压机械式操纵系统,其导航系统也远不及西方同类战机。主要操纵工具——操纵杆过长,飞行员操纵困难,且握杆时无法将手肘放置在腿上进行休息。座舱设计也不尽合理,不仅飞行员实际视野无法达到正负60°,而且要应用各种作战模式也必须在控制面板进行多次反复切换,很容易贻误战机。面板上有些按钮甚至还要使用小指,让飞行员颇感别扭。西方军事专家在 1988 年参观了米格-29的座舱后认为,其技术水平甚至还不如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使用的 F-4“鬼怪”式战机。 第三,隐身能力较弱。俄制第三代战机机身通常为全金属半硬壳结构,机体主要采用铝合金、钦合金和铝锂合金,复合材料所占比例很少,如米-29复合材料仅占4%,因此隐身效果明显不如西方同类战机。在同等电磁条件下,俄最先进的苏-35战机雷达截面积达10多平方米,而美制的 F/A-18E/ F“超级大黄蜂”仅为1.19平方米,F-117更是只有0.1平方米。 最后,精确打击能力不佳。俄制最先进的苏-35和米格-29SMT战机也仅具有携载发射半主动制导的电视/激光制导弹药的能力,其携载的Kh29/59制式空地导弹即使在白天晴朗的天气下,只要对方施放烟幕就可对其进行干扰,使其打击精度无法保证,这显然与西方三代半战机通常具有的“发射后不管”的防区外精确打击能力相去甚远。 质量问题凸显 俄制武器虽然不够精致精细,但此前一直给人以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质量却十分可靠的印象,因而深受第三世界国家的欢迎。不过,近年来,俄制武器包括战机的质量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质疑。 2004年,俄罗斯质量问题社会学院举办了一次工业产品质量问题会议,与会专家对俄制武器装备质量不断下降问题深

文档评论(0)

zhuanye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