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10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10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陆洪飞 傅同荣
古代中国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经济结构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纵向线索梳理
一、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线索及其特点
1、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西周晚期出现铁器;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唐朝发明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从秦汉到隋唐,农业生产工具与技术不断发展,后期停滞。
2、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多,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 “五谷”在商周时期已经种植。明代引进了玉米和蕃薯。清代前期种植经济作物已很普遍。唐代以前,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并不明显。唐朝时期茶叶已成为普遍的饮料,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是农产品商品化的开始。元朝时,棉花种植遍及南方,明代已推向江北。明清时期,棉花、蚕桑、茶叶、烟草、花卉、油料、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农业商品化直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与农业灌溉和运输有关的水利工程:春秋时期芍陂的修筑,连接了淮水和长江流域的运河;战国时期修郑国渠和都江堰;秦朝筑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隋唐时期开凿大运河;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的水利超过六朝的总和;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水利工程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交通运输和商业的发展。
4、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重视农业,自秦汉至唐朝,耕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东晋南朝时,三吴地区最发达,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是重要产量区。隋唐时江南的土地资源进一步被利用,适于种植高产稻的圩田很普遍,开垦山地的现象也很多。明清时连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沙洼地也被利用起来。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展,使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养活了众多人口。
5、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土地制度:西周的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也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春秋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被封建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代替。曹操实施流民与土地相结合的屯田制,促进了北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隋唐时继续沿用,唐中期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被破坏。屯田制和均田制都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国家兵役、徭役的征发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封建土地私有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即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6、与土地制度相适应的赋税制度: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施“初税亩”,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汉代实行编户制度,加强了百姓的管理。隋唐实行租庸调制,规定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也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唐中期的两税法,按照土地和资产交税,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明朝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纳银代役的规定,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清朝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废除了人头税,国家对农民的控制进一步松弛。
二、古代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线索及其特点
?
1、?????????? 生产技术精湛:
?
金属冶炼技术:商朝时有了青铜铸造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魏晋南北朝时期,百炼钢技术已相当成熟,又发明了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唐朝的铸造业已普遍采用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
丝织技术:丝绸之路大量丝绸遗物的出土说明汉代丝织业的成就。曹魏的纺织业中心襄邑、洛阳设专门的织造机构。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很高。蜀锦行销吴、魏。唐代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有绫锦十几类,吸收了波斯风格。明清时期丝织业空前发展,苏州和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
制瓷技术:商周时期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盛产青瓷,器皿形制美观,北方创制出白瓷。隋唐时,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著名的唐三彩和青瓷中的秘色瓷在唐朝出现。
?
造船技术:隋唐时期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能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明朝郑和的船队反映了明朝高超的造船技术。此外,我国的造纸技术、制漆技术、制盐技术等也非常精湛。
?
2、行业不断增加,分工细。
?
从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三化学系列练习九(福清三中.doc
-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十四 分散系》课件.ppt
- 高三化学系列练习三(福州八中.doc
- 高三化学系列练习二(福州高级中学.doc
- 高三化学系列练习五(闽侯三中.doc
- 高三化学系列练习八罗源二中.doc
- 高三化学系列练习六(福州格致中学.doc
- 高三化学系列练习十一(福州一中.doc
- 高三化学系列练习十三(长乐一中.doc
- 高三化学系列练习十二(福州三中.doc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