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期末集训(必修)(经典)
《生活与哲学》期末集训(一)(经典)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课
A1.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与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B.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殊领域,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的哲学都不是科学
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A10.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D1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哲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B.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揭示了哲学的本义 D.真正的哲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C12.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过:“惊奇是学问之父。”也有人说过:你只要一直惊奇下去,你就可能成为一位哲学家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哲学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13.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这说明
A.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前提
B.具体科学是哲学产生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具体科学与哲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
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B20.黑格尔打过这样的比方:不研究哲学而高谈哲学,“就像某些动物,它们听见了音乐中的一切音调,但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谐和性,却没有透进它们的头脑。”这说明
A.哲学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 B.哲学是人的思维智慧,动物没有
C.人的世界观不可能自发产生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课
C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上述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体现了
A.辩证法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B.物质与意识的根本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D.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
B3.朱熹说,“总天地万物”的“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而静” ,“静极复动”。这种运动关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B.客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D.形而上学的运动观
A16.“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A.唯物主义命题 B.唯心主义命题 C.悲观主义命题 D.教条主义命题
C21.我国明代思想家朱熹有这样的观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这表明,他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 B.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的 D.朴素唯物主义的
A65.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比如,人们高兴的时候,就觉得仿佛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咽。“移情”的说法…
A.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认为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C.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强调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属于不可知论,因为它表明人脑总是不能客观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第三课
A28.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 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的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第四课
B4.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D5.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车位所有权人许可建设充电桩证明.pdf VIP
- 红辽卷烟公司品牌竞争力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docx VIP
- 2025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1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泛微客户期刊】2023年36期:某医药集团费控管理项目案例分享.pptx VIP
- 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调查.pdf VIP
- 泛微软件集团管控解决方案文档资料.pptx VIP
- 廉租房、公租房维修项目方案.pdf VIP
- 2025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1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特色农业发展规划.doc VIP
- 采购与供应商控制程序(ISO9001 IATF16949).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