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福建省高三历史(上)期中四校联考试卷(07.11).docVIP

2008届福建省高三历史(上)期中四校联考试卷(07.1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届福建省高三历史(上)期中四校联考试卷(07.11)

德化一中、晋江一中、安溪一中、永春一中 2008届高三(上)期中四校联考历史试卷(07.11.) 说明:本试卷分为两大部分,I卷为选择题48分,II卷为非选择题52分。请将试卷答案用2B铅笔填涂或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相应的答题卡上。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文字资料和文物都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回答1-8题。 1.《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在我国奴隶社会统治者非常 A.尊重祖先  B.迷信无知  C.重视礼仪与征伐  D.善于带兵打仗 2.(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之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产生楚王问鼎的历史根源是: A.“国人暴动”,周王室东迁,地位一落千丈 B.管仲改革后,齐称霸诸侯 C.楚军大败晋军,称霸中原 D.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弊端 3.韩非子在《扬权》篇里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是主张 A.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B.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 C.结束分裂,建立统一国家 D.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4.唐朝诗人温庭筠在《送渤海王子归国》中写到:“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此诗反映的是?: A.南诏与唐朝关系密切?????????????? B.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C.唐朝与新罗友好相处?????????????? D.日本与唐朝友好往来 5.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 B.宋辽间维持了较长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6.2004年10月,浙江省旅游文化旅游局在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的现场,发现一座南京古墓,考古人员发现一面湖州镜,镜背后刻着“湖州石十五郎精练铜照子”字样,从该“印记”中可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铜镜          B.宋代有私人制作,销售铜镜的店铺 C.南宋出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商品广告词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 7.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8.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赔款太少 B.鸦片仍然不能输入 C.清政府不听话 D.外国商品滞销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战略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也很值得借鉴。回答9—12题: 9.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下列我国古代历史人物中,主张节约的有 ①墨子  ②荀子 ③秦始皇  ④唐太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④ 10.《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百姓犬人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这段材料说明古人很早就懂得 A.保护自然环境 B.封闭山林猎场 C.严惩猎杀家犬 D.禁止进山伐木 11.《田律》的颁布,证实了下列那句史料记载的正确性  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诗经》:“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亦必多,民亦如之。” 12.隋唐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