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松辽盆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松辽盆地

一、盆地演化与地层 2.地层 三、盆地构造 松辽盆地构造单元分区 四、生储盖特征 2.储层与含油气层 3.盖层与储盖组合 沉积岩系与含油组合 五、油气藏类型 2、断层油气藏 3、地层油气藏 4、岩性油气藏 5、复合型油气藏 1.大庆油田 2.扶余油田 七、大油气田形成条件 4.保存条件优越 四、油气分布规律 2.横向上,主要受生烃中心、二级构造的控制。 3.油气藏分布序列 3.构造发育时间与生、排、运、聚时期匹配良好 持续沉积、稳定下沉、泥岩发育。 松辽盆地南部盖层分布与油气关系 1.油气藏空间分布特征 A、 垂向上,油气藏分布与烃源岩密切相关。 受沉积旋回控制。 烃源岩主要集中在一级沉积旋回的中部。储集层在该沉积旋回的二级沉积旋回的底部或顶部。 烃源岩与油气藏位置的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 1)油气藏位于上、下两个生油岩之间,这种类型的油气藏数量最多,含油最丰富。 青山口组、嫩江组一段是松辽盆地最主要的生油层,其生油量占总生油量的92%,位于这两层之间的有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大庆油田的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油田则主要由这三个油层组成。位于这两个生油层之间的油气藏数量占60%,而储量则占90%左右。 2)位于主力生油层之上或之下的油气藏数量少于(1),含油较好 黑帝庙油层位于嫩一段生油岩之上,扶余、杨大城子油层位于青一段生油岩之下。 嫩一段生油岩面小,成熟度低,生油量仅占总生油量的8%,因此黑帝庙油层的油藏规模小,数量少,目前只发现一个油田,四个油气藏。 青一段生油岩面积大,成熟度高,生油量占总生油量60%以上,所以,其下部的扶余组、杨大城子组含油较丰富,目前已发现11个油气田共45个油气藏。 下部组合油气成藏 3)远离生油层的油气藏: 这种类型的油气藏数量少,含油较差 上白垩统的四方台组、明水组,中下白垩统的泉一、泉二段。 1)以生油凹陷为中心分布,呈环状分布。 * 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概况 地理:盆地四周为山脉环绕,西为大兴安岭,东界张广才岭和长白山,北与小兴安岭相接,盆地南缘地势低缓,向南开口,与辽河下游平原相接。 面积:26万km2。 盆地类型:松辽盆地是一个大型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周围盆地:松辽盆地极其周围分布着众多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沉积面积大于500km2的沉积盆地有23个,沉积岩面积约30.49万km2。 石油勘探九个重点区块 古龙、巴彦查干、太东-卫星、长垣中南段、临江、英台-四方坨子、大情字井、扶新、套保-镇赉 开始石油地质勘探:1955; 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1959年国庆前夕,在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上的松基三井青山口组获得工业油气流。 已发现油气田: 到1990年代初,共发现油气田34个,其中油田、油气田27个,气田7个。 近年发现:在盆地西部龙虎泡地区及其它地区又发现了油气田。 大庆油田为主力油田:包括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太平屯、高台子、葡萄花、敖包塔等7个局部构造。 长垣以西 长垣以东 松南老区 待探规模: 约20-25亿吨 长垣以西:15.6 亿吨 大庆 9-10 亿吨 吉林 5-6 亿吨 长垣及以东:5-6 亿吨 松南老区:1.5-2.0亿吨 十五增储规模 两家年增1.2-1.5亿吨,有资源基础 K=盆地中最主要的沉积岩系,厚度大,分布广。 八个含油层,按生储盖组合关系,可划分为浅部、上部、中部、下部和深部五套含油组合。 油气田:26个 石油地质储量: 88522万吨。 天然气地质储量:121.4亿立方米 开发油田:16个 年产原油:375 万吨。 浅部组合 1.盆地演化 四个阶段:松辽盆地形成与演化与其他张裂型克拉通内盆地相似,大致经历热隆张裂、裂陷、坳陷和萎缩褶皱. 由于地壳大范围隆起,强烈岩浆喷发和大规模酸性岩浆岩侵入。AnPz-Pz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变质。 T—J1:因于莫霍面拱起,发生热穹隆-张裂构造,盆地处于剥蚀状态。 J2-3:形成规模不等断陷,沿断裂发生较强烈的岩浆活动。此时: 西部地壳破裂强、火山活动强烈; 东部地壳破裂不完全,裂陷为主,充填裂谷式补充沉积。 K1:盆地中部继续拉张。 中央断裂隆起上升,两侧形成开张裂陷,呈现与贝尔加湖、红海形态近似的裂谷。 裂陷沉降速度快,物源多,水动力强,沉积补偿作用好,沉积物以较粗碎屑类复理石建造为主,并形成目前盆地的雏形。 K1-K2: 裂谷型断坳持续的时间并不长。重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