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小五复习技术总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学龄儿童的主要记忆策略: (一)复诵策略 (二)组织策略 (三)系统化策略 (四)巧妙加工策略 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是思维的主导类型发生质的变化。 三、新的思维结构形成 1、掌握守恒 2、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 四、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 “三山实验,9岁以后儿童的正确认知结果占主导地位,并基本摆脱了自我中心的影响。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 (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1、延迟满足:学者(罗滕伯格)通过延迟满足研究儿童自我控制行为,延迟满足是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 2、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 (1)认知和策略 (2)榜样的作用 (3)家庭教育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二、道德的发展 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把童年期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 名称 说明 第一阶段 前道德阶段 尚不能判断,根据行为结果 第二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 第三阶段 自律道德阶段 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内化于己 (三)道德行为的发展 1、亲社会行为: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 2、攻击行为:欺负是一种特殊的攻击行为(3种,直接身体、言语、间接欺负) 四、友谊的发展 友谊是建立在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个体间持久的亲密关系。友谊是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 (三)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 1.相互接近 2.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 3.人格尊重、心理和谐并相互敬仰 * 发展心理学 小五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婴儿期 第三节 幼儿期 第四节 童年期 第五节 少年期 第六节 青年期 第七节 中年期 第八节 老年期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内涵:发展心理学史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种系的发展 (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 广义 种族的发展 (民族心理学) 狭义 个体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从出生到衰亡)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 (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匀速前进的,它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展的。 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两种设计方式: 1、横段研究 2、纵向研究 3、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将两种设计方式的 优缺点取长补短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 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代表人物 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他宣称“人的能力得自遗传”,认为人的遗传1/2来自父母,1/4来自祖父母。。。。。 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代表人物华生,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将他们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 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的心理发展 也被称为“二因素论”,认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但把两者看做是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存在“非此即彼”的片面性,没有揭示出遗传和环境之间的复杂本质关系。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代表人物班杜拉,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一、代表人物维果斯基,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1、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 2、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 二、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 2.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1)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 2)要以一定的心理机能发展为条件。 维果斯基 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认知发展的本质适应理论和建构主义学说 四个基本概念: 图式 同化 顺应 平衡 (三)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皮亚杰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过程 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皮四艾八”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 (2)前运算阶段(2―6、7岁) 具体表现为: (1)泛灵论,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2)自我中心,“三山实验”。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