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社会学讲义_AA14L01.docx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情社会学讲义_AA14L01爱情社会学讲义_AA14L01

爱情与文化※因版权缘故,此开放式课程讲义经过页码重新编码及内容删减,与上课影片所讲述的页码和内容不尽相同,恳请了解。爱情与(跨)文化的研究爱情的定义和范围跨文化比较的样本选取研究所选取的时间段落基本假定文化的独特性如何排除共同的影响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区隔精致阶层人数爱情普世性的争议反对爱情有普世性Lawrence Stone (1988:15-26)主张爱情只有在具有丰富文学传统的有闲阶级存在的阶层化社会(stratified society)中才会出现Charles Lindholm (1998:243-263)爱情只有在鼓励个人的社会流动以及个人自行做决定的小规模社会中才会出现赞成爱情普世性William R. Jankowiak和同仁的研究(Jankowiak Fischer, 1992:149-155)浪漫爱的跨文化研究Jankowiak and Fischer (1992:149-155)文献回顾浪漫爱是西方工业革命以后的独特现象﹝欧洲中心主义﹞例如:Philippe Aries (1962)和Lawrence Stone (1968)浪漫爱是婚姻的准备浪漫爱受到文化对于情感表达的影响浪漫爱是普世或近乎普世的现象(演化心理学家或人类学家)例如:Buss (1988)、Fischer (1987)、Tennov (1984)、Liebowitz (1983)研究设计1利用Murdock and White (1969) 186个社会的《标准跨文化样本》(Standard Cross-Cultural Sample (SCCS)) 来检验浪漫爱是否在这些社会中出现2选取权威民族志中的记载,如果没有则转而求诸民间故事(folklore)3如果出现下列情形者,则不算在样本之内:(1)没有可靠的数据(2)SCCS样本中并未讨论求爱、婚姻或家庭关系(3)编码者对于一段数据是否出现浪漫爱无法达成共识依上述标准,删除了廿个样本,剩下166个有效样本如果民族志的作者常常没有区分浪漫爱和性爱,所以在文献不明处,则采用其他指标。如果民族志清楚区分浪漫爱和性欲,而有浪漫爱出现则采信,如果民族志作者宣称没有浪漫爱,但却有着激情爱的记载或民间故事的相关记载,也采证具有浪漫爱。在250份研究资料中,没有民族志的作者明确界定浪漫爱。因此采用下列五项代表浪漫爱的指标(1)有的描述个人痛苦和可望的记载(2)有着情歌或民间故事来刻划浪漫关系背后的动机(3)因为互相爱慕而私奔(4)当地记载有热情爱的存在(5)民族志作者肯定有浪漫爱的存在研究成果表一文化区域和浪漫爱+-环地中海22 (95.7%)1 (4.3%)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20 (76.9%)6 (23.1%)东欧亚32 (94.1%)1 (5.9%)太平洋岛屿27 (93.1%)2 (6.9%)北美洲24 (82.8%)5 (17.2%)中南美洲22 (84.6%)4 (15.4%)88.5%的样本具有浪漫爱的记载,反驳了浪漫爱是西方独特现象的说法;浪漫爱是几乎普世的现象近乎普世的现象就可以算是普世现象对于跨文化的浪漫爱的差异,目前并没有什么研究美国文化中的爱情Ann Swidler (1980:120-147)的研究成果西方爱情意识形态的发展中古时代发展的宫廷爱 (courtly love)强调爱情可以让人转变并且让人觉得有力量强调自我控制 (self-control)和自我完善 (self-perfection)强调奉献、勇气、礼貌、谦虚、愿意保护弱者和无助者、婚外情的符码小说的兴起与中产阶级爱情观婚姻成为重要的题材美国文化中四种对立的爱情神话(love mythology)选择和承诺的对立 (choice vs. commitment)传统的爱情迷思:忠于自己的选择变成忠于自己的自我做出承诺并且坚持承诺成为测定维持身分形成的指标一生做出一次选择,选择之后就是承诺,终结其他可能的选择和身分认同近代的爱情迷思:强调成人阶段的自我实现和不断成长和改变强调不断地相互揭露 (mutual revelation)反抗和依附的对立 (rebellsion vs. attachment)自我实现和自我牺牲的对立 (self-realization vs. self-sacrifice)性冲动的抒发和性冲动约束的对立(libidinal expression vs. restraint)日本爱情风格和浪漫爱经验根据 Kanemasa等人(2004:365-382)等人的研究343日本大学部学生的结果运用Lee的六种爱情风格为基础,研究爱情风格和情绪(emotion)、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以及对方印象(partner-impression)的关系,发现基本上日本的情况支持Lee的理论激情爱

文档评论(0)

yyanrlu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