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民俗一览.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都民俗一览

成都民俗一览(1) 都市门口的客家风情 文/陈世松   当今世上,客家风情往往与现代都市无缘。现代都市化的大潮势不可挡,客家风情只好躲避三舍,远远地躲进偏僻山区安家落户。因此,要欣赏客家风情,似乎只有远离都市的边远山乡。就以有客家“祖地”、“大本营”美誉的赣、闽、粤三省而论,如欲领略原滋原味的客家风情,在省会都市南昌、福州和广州,就会让你大失所望。   然而,在西南的现代大都市成都,不必劳师远行,就在近郊,便可以体验到地地道道的客家风情!这就是四川客家有异于大陆其他客家省区的显著特点之一。   四川之有客家,源于清初那场史无前例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从前,东出牛市口,北出李家巷,就算进入成都客家的聚居圈。而今,随着都市化的扩展,这些地方早已成为城区的一部分,客家人的活动边线,则渐次收缩到距城中心不过十里的青龙乡、圣灯乡、保和乡一带。越过这一条分界线,你就跨进成都东山客家的聚居区了。   如果你从北门火车站、东边的双桥子汽车站乘公共汽车,前往东山客家区采风,不出几个站的功夫,就可以从上车下车的乘客中,听到四川话、普通话不同发音的客家方言。这就标志着你已经渐次进入成都东山客家的腹心地区了。于是,一幅幅客家风情的生动画面,便会不时展现在你的面前。   洛带镇是成都东郊19公里处的一个小镇,正当龙泉山麓,有千年历史,享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的美誉。全镇由一街七巷子组成,街为中轴,巷为枝娅,加上原来的栅子栅门,构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防御系统,具有典型的客家风格。“不到广东会馆就等于白来洛带”。广东会馆又称南华宫,这是广东籍客家人在洛带创业、弘扬客家文化的物质结晶。该馆建于清乾隆11年(1746),三殿四天井,楼高四层,回廊环绕,规模宏大,气势巍峨,是当年广东客家人参与共同事务、联络乡谊、商贸中转,共祀乡神、文化娱乐的场所。它不仅是东山客家地区唯一一座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会馆建筑。就是在全川乃至在全国,也是仅见的。今天,每当人们置身于这座壮观古雅的建筑,就会为其浓郁的南国风情所感染。品茗啖果,观景听音,声情并茂,其乐融融。   在东山一带客家民居中,有一种碉楼建筑较为奇特。过去由于东山丘陵地带人烟稀少,土匪袍哥横行,社会治安不好,为了自身的安全,一些有钱的大富人家便在房屋四周或地势险要的地方,用粘土筑墙,建成一个个四墙设有瞭望射击孔的碉楼。这些碉楼一般高二至三层,具有较强的防御功能,解放后大多被拆除。在东山客家重镇龙潭乡,过去境内碉楼多达十余处,现存不过二三。面对行将消失的碉楼,许多有识之士无不为之惋惜,因而把它称之为“最后的孤独”、“寂寞的碉楼”。   来自广东的客家人,每年春天都有祭祖活动,今年3月的一天,冒着细雨,来自四面八方的范氏客家后裔,不约而同聚集在龙泉区十陵镇松林村,举行隆重的宗族祭祀活动。这群传为一代名相范仲俺的后裔子孙们,男女老少来了百余人,在主持人一声号令下,不顾地下泥泞,齐整整跪拜在墓地前面,仔细聆听主祭人用客家话宣读的祭文,恭敬如仪,庄严肃穆,那场景着实让人感动。祭祀完毕,举行具有农家特色的的乡宴,由参与祭祀的宗亲自己动手,共同下厨,聚餐时院坝上摆满了十多桌酒菜,那热闹场面一点不比城里人在宾馆饭店操办婚宴。 木兰乡是一个纯客家乡,为纪念元末明初四川女子韩娥代父从军,复员后嫁到该乡,历史上兴起了一个赶庙会的习俗。每年旧历二月初,成千上万的人们聚焦在木兰庙前,交易农具,种子,盛况空前。今年春节过后,我们应约前去采风,在接近庙会的数里之外,就已是人声鼎沸,行人熙攘接踵擦肩。沿途商贸摊林立,商贸叫卖之声不绝。待来到山上一看,哪有什么木兰庙的影子!只有几通古牌倒卧,计划修复中的新木兰寺,刚刚上梁剪彩,破土动工。但来自附近各地的七八万人,丝毫不减游兴,硬是把这一天妆点成节庆的海洋。而摆在山头上的,则是千篇一律的一挑一担的谷物,瓜果,蔬菜的种子。据说,凡是在这里买卖的种子,亦或自己家里不买不卖的种子,只要拿到庙会上来沾一沾木兰寺前的地气,准保来年风调雨顺,丰收在望。民俗文化的传统力量,在东山客家地区就是这样顽强展露着自己的特点与个性。 成都民俗一览(2) 龙门阵   成都人无一例外的都爱听也善摆龙门阵。可以说,成都人就生活在龙门阵中,犹如他们大半辈子都浸泡在浓茶中一样——   ■文/川君   成都这地方得天独厚,物产丰富,自来是个好过日子的地方,故而成都人也特讲享受。吃是一种享受。前者是口福,后者为耳福。成都人是生在福中自满足。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干,这说法于他们还不对路,应该说他们是成天吃的心满意足了舒舒服服了,就想动动油光水滑嘴皮子,听听稀奇古怪事,再来一番心理上的享受,打一盘精神上的牙祭。而这,就须得如同正宗川菜回锅肉或是麻辣烫火锅一般的龙门阵才能解其谗过其瘾了。   这龙门阵,不叫说也不

文档评论(0)

guojiahao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