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诊断3教案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医学应用 1、遗传性疾病诊断和风险预测 2、多基因常见病的预测性诊断 3、传染病病原体检测 4、疗效评价和用药指导 5、DNA指纹鉴定是法医学个体识别的核心技术 基因诊断举例 地中海贫血 由于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某种珠蛋白链合成障碍,造成α链或β链合成失去平衡而导致的溶血性贫血,称为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 根据合成障碍的肽链不同,将地中海贫血分为α地贫和β地贫2类。 重型β-地中海贫血:出生后即严重贫血,肝脾肿大。生长缓慢,反应迟纯。 β地贫 --- 在我国南方较常见。 --- 迄今为止已发现了170多种突变类型,其中10多种为缺失型,其余均为点突变。 --- 对β地贫的基因诊断主要就是点突变分析。 沙眼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可引起人类地方性沙眼,是一种最常见的可预防的致盲原因。还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是西方发达国家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传统检测沙眼衣原体的标准方法是体外细胞分离培养,敏感性为70-80% 基因诊断的主要方法是PCR法 扩增的目的基因主要有质粒、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和16S rRNA的基因。 质粒:沙眼衣原体带有一隐性质粒,拷贝数为10个左右。 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全长1200 bp . 亲 子 鉴 定 -----通过人类遗传基因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称之为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方法 目前国内外进行亲子鉴定的试验手段主要: ①血型检验,即血液中各种成分的遗传多态性标记检验。主要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红细胞抗原分型、红细胞酶型及血清型; ②DNA多态性检验。主要包括有DNA指纹分析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 检材:血液、精液,也可以是组织。 谢谢大家 * 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历史 基因诊断最早的医学实践始于1978年美籍华裔科学家简悦威博士的研究。他利用DNA片段多态性分析技术,对镰状细胞贫血症这一遗传性血红蛋白病进行了特异性产前诊断,开创了基因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新时代。 基 因 诊 断 一 基因诊断简介 单基因遗传病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观察和系列化学检查,但生化学检查要求有相应基因表达产物的体液或细胞,并对基因产物或代谢异常机理有所了解,但对绝大多数遗传病而言,还远未达到这种认识。理想的诊断方法是对患者基因或DNA本身直接进行分析,因为这种分析摆脱了上述各种限制。机体各种组织的核细胞均有全套基因组DNA,都可以作为分析的材料,而不必考虑表达问题。 一.概念和特点 二.样品来源 三.分类 四.基本原理 五.诊断技术 六.医学应用 基 因 诊 断 二.样品来源 临床上可用于基因诊断的样品有血液、组织块、羊水和绒毛、精液、毛发、唾液和尿液等。 RNA的分析必须用新鲜样品。 RNA可经逆转录形成cDNA 在开展胎儿DNA诊断时,除传统的羊水、绒毛和脐带血样品外,也可从母亲外周血中提取胎儿细胞或胎儿DNA 进行基因诊断的前提:疾病表型和基因型的关系已被阐明 返回 一.基因诊断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分子遗传学技术方法,直接检测基因结构及其表达水平是否正常,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 基因诊断的特点 高针对性 高特异性 高灵敏度 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 三.分类 基因诊断可分为两类: 基因直接诊断 直接检查致病基因本身的异常。它通常使用基因本身或紧邻的DNA序列作为探针,或通过PCR扩增产物,以探查基因无突变、缺失、退化等异常及其性质,这称为直接基因诊断,它适用已知基因异常的疾病; 基因间接诊断 SSCP、AMP-FLP等技术均可用于连锁分析。 返回 四.基本原理 核酸分子杂交是基因诊断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基因诊断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 互补的DNA单链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双链,即能够进行杂交。这种结合是特异的,即严格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进行,它不仅能在DNA和DNA之间进行,也能在DNA和RNA之间进行。因此,当用一段已知基因的核酸序列作出探针,与变性后的单链基因组DNA接触时,如果两者的碱基完全配对,它们即互补地结合成双链,从而表明被测基因组DNA中含有已知的基因序列。 返回 五.诊断技术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