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海造地工程.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围海造地工程中国围海造地工程

1、黄岐畚箕港围海造地工程 建设理由和条件: 黄岐镇位于黄岐半岛6个乡镇的中心地带,与马祖列岛隔海相望,历   来是我省对台贸易的主要港口,也是黄岐半岛6个乡镇的工农业产品主要   集散地。镇政府所在地有四个街道居委会,居民3千多户,人口1.6万多人。   近年来,黄岐地区社会稳定,生产发展迅速,商业贸易活跃,经济日趋繁   荣,群众生活不断提高。对此,镇党委、政府加快了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   设步伐。目前,全镇在水、电、路、邮电通讯等各方面设施齐全,环境卫   生明显改善,特别是黄岐国家一级渔港竣工投入使用,为黄岐经济注入新   的活力。1999年黄岐被列为福州市20个商贸旺镇之一。但由于黄岐镇区   所在地三面环山,可供居民建房、建设工业场房的地皮紧缺,群众、企业   用地需求强烈。为此,黄岐镇党委、政府决定推出东区畚箕港填海造地与   劈山造地工程项目,既可解决广大居民建房又可解决企业用地困难问题。   既有社会效益又有较好经济效益。 建设规模和内容:    1、黄岐东区厚壁里至红头鼻,可建一条长460米、宽10米的海堤,   海堤设计采用直立式空心方块结构。堤内填方造地总面积约300亩,规划   可利用土地面积200亩,可用于群众建房或作为商店、酒楼、文化娱乐场   所等使用。    2、黄岐避风港至茭头可采用就地挖山平整土地办法,可平整土地面   积约400亩,用于企业用地场所等使用。 2、塘沽区南疆港围海造地工程 该工程是我国最大围海造地工程,今年将投资18亿元拓展10平方公里土地,最终将造就50多平方公里的新陆地,用作临港工业区,为天津发展海洋经济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 本次滩涂开发工程位于海河入海口南岸地区,天津港南疆以南,北侧以海河大沽沙航道(泄洪道)南治导线为界,西至海防路,东部伸向海湾距海防路约6.6公里处,南北纵深约3.8公里。 新工艺开辟新陆地 临港工业区围海造地工程将采取膜袋固化吹填新工艺。据悉,围海造地所用的材料就是滩涂上的淤泥,淤泥主要来源于海河河口。这种新工艺是将含有丝棉的乙烯编织袋按要求放入海中,再通过管子将淤泥吹入编织袋中,用之圈围大坝。袋中除了淤泥外,还装有少量的水泥和固化剂,随着袋子层层积累,海水逐渐渗出,通过固化剂和水泥加速淤泥固化,使之坚硬成为新陆地。有关专家表示,这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围海方式,比传统的抛石拦坝可提高工效4至7倍,特别适合在缺乏石料的天津海岸应用。 3、曹妃甸钢铁围海造地工程 曹妃甸目前正在进行的围海造地工程,主要是为曹妃甸钢铁基地建设提供基础条件。业主是唐山曹妃甸钢铁围海造地有限责任公司。 该工程总投资13.87亿元,总面积20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造地11.95平方公里,吹填量5468万m3,总投资13.87亿元。目前吹填造地施工已全面展开,年内计划投资8亿元,完成围堤19971米,吹填3400万立方米,形成陆域面积6平方公里。2006年8月前完成一期11.95平方公里的吹填。 该项目建设分为四个标段,公开招标后中标单位分别是:第一标段长江武汉航道局、第二标段天津航道局、第三标段上海航道局、第四标段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 4、浦东931围区围堤 浦东931围区围堤,位于三甲港水闸以南,为房地产开发的围堤工程。起围滩面标高0.0米,设计高潮位与风速均为50年一遇,围堤长4438米,围地面积3465亩。围堤的建筑物等级为Ⅲ级,围堤高度8.5米,采用打三角抛石体围堰,用挖泥船向围堰内吹填粉砂土以抬高地面,然后取吹填土构筑围堤。堤顶设防浪墙,外坡设一级消浪平台,上坡用灌砌块石护坡,下坡用干砌块石护坡、栅栏板护面,堤基铺设CEF-2002碳黑编织布软体排,堤前沉排抛石护底。 上海长江两岸和杭州湾北岸存在着广阔的滩涂土地资源,滩面标高3.5米以上称高潮带滩涂,2.5米左右称中潮带滩涂,0.0米左右称低潮带滩涂。随着海岸线向前延伸,人们跟着修筑海堤,围海造地,进行垦殖。1951年4月,川沙县在凌桥乡长江边围地2000亩,是解放后上海地区的第一项围海造地工程。以后沿江沿海诸县和崇明、长兴、横沙3岛均相继修筑围堤,开发出大量的滩涂土地资源。至1990年,共计圈围154处,围海造地102万亩,构筑围堤总长1340余公里,相当于解放初期岸线长度的2倍多。 上海地区的围堤工程虽在明代就已有记载,但没有留下详细资料。解放后,50~60年代,修筑了大量围堤,大多建筑在高滩上,围堤结构比较简单,围内土地大多用于农业生产。70年代以后,滩涂土地资源的开发开始由高潮带转到中、低潮带,围内土地由单一的农业垦殖转到多功能的利用。中、低潮带滩面较低,开发程序有两种:一是先促淤后圈围,二是先圈围,再填土以抬高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