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讲课稿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ICC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讲课稿讲述

常见的问题和并发症 穿刺失败 出血 导管推进困难 导管异位 静脉炎 导管堵塞 感染 导管内返血 血栓形成 导管脱出移位 局部皮肤过敏 导管断裂 导管拔出困难 抽回血困难 单纯的置管侧肢体肿胀 穿刺失败 因素: 1 与穿刺者操作技术。 2 患者血管条件有关。 预防和处理: 1 评估血管,选择适宜的穿刺针,判断静脉是否经得起穿刺。选择粗、直、静脉瓣少的血管 2 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 3 穿刺前热敷 4 健康宣教,保持肢体特定的位置 5 辅助技术 超声,红外线 表: 静脉血管直径及血流量比较 表:导管规格和流速 出血 穿刺点24小时内出血属正常现象,3-7天内少量渗血也属正常现象。 原因: 1 疾病因素 凝血功能障碍, 2 正在进行抗凝溶栓治疗 3 穿刺针太粗,型号大 4 反复穿刺 5 剧烈活动 6 在关节部位穿刺 出血 预防和处理 1 避免反复穿刺,置管后用2*2cm纱布加压穿刺点。 2 必要时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小时,但不要太紧,以防影响血液回流。 3 置管24小时内避免屈肘运动。 4 穿刺时选择肘下两横指位置进针,在皮下走一段后 再进血管 5 牢固固定导管,防止导管随意出入。 置管困难 原因 1.导管与穿刺静脉不匹配 2. 血管痉挛 3.血管解剖异常 4.静脉瓣阻碍 5.进入侧枝静脉 6.穿刺鞘未完全进入血管 7.有置管和手术史 8.体位压迫静脉 9.静脉夹角 置管困难 护理措施 1.选择合适的导管,在满足治疗的前提下选择细的导管 2.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以降低应激反应的强度防止血管痉挛。 3.确保穿刺鞘在血管中,即感觉送鞘顺利,回血,固定好。 4.尽量选择粗直及静脉瓣少的静脉穿刺,如贵要静脉。 5.对于静脉瓣丰富的血管可一边推注生理盐水,一边送管。 6.穿刺部位以上热敷,可使血管松弛扩张 7.若撤出导丝有困难,可重新将导管拔出至25cm处,重新送管。 导管异位和移位 异位:导管未到达正确的位置,导管尖端不在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 移位:导管尖端的位置发生了移动,由原来的位置移到了不正确位置。 导管异位和移位 表现: 1.导管进入侧枝出现局部胀痛。 2.进入颈内静脉可有颈部不适,转头液体不滴。 3.过短未到达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当胸腔压力过大时易发生移位。 4.过长进入心脏出现胸闷、心慌、脉搏异常,心律失常。 5.体外导管变长或变短。 导管异位 原因 1.血管解剖走形异常 2.体位不当 3.胸腔压力大 4.冲管压力过大过猛 5.上肢活动幅度过大 6.固定不佳 7.置管者经验不足 8.健康教育不到位 导管异位和移位 护理措施 1.准确测量静脉的长度,避免导管插入过长过短。 2.摆好正确穿刺体位,患者穿刺侧上臂与身体成角90°。 3.送管将至颈部时,嘱患者头偏向穿刺侧,下颌靠近肩部以阻断颈内静脉,必要时助手协助按压患者颈内静脉。 4.送管时可以一边推NS一边送管。 5.置管后立刻拍X线片确认导管位置,过短可再进入1-3 cm,过长进入心脏则退出1-3 cm 。 6.若有异位应重新建立无菌区,拔导管至35cm处,按压好颈内静脉重新送管,再拍X线片确认。 静脉炎 分类: 1.机械性静脉炎 2.化学性静脉炎 3.细菌性静脉炎 4.血栓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发生因素: 1.置管时导管对血管壁的损伤,送管时动作不轻柔。 2.导管对血管壁的机械摩擦。 静脉炎 临床分级 0级:无临床症状 1级:穿刺点周围或上臂皮肤发红,伴有不伴有疼痛。 2级:穿刺部位有红斑、疼痛,伴有或无水肿 3级:除上述红症状外,出现“红线”样改变,静脉条纹形成。 4级:除上述表现外,并有脓性分泌物。 静脉炎 预防和处理 1.穿刺前,将附着于手套上的滑石粉等冲洗干净,避免有粉手套直接接触导管,以防止其微粒对血管内膜的刺激 同时将导管充分地浸泡在生理盐水中,增强润滑度,减少摩擦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2.穿刺时,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以降低应激反应的强度,防止血管痉挛导致送管困难,增加导管与血管壁的摩擦。 3.导管型号选择要合适,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轻柔,匀速送管,防止损伤血管内膜。 4.置管后从第一天开始,用热毛巾热敷置管上臂皮肤10-20分钟,每日3次,防止静脉炎发生 静脉炎 预防处理 5.置管后注意观察有无静脉炎发生,发生静脉炎时应抬高患肢,避免剧烈运动,可做握拳/松拳运动。 6.湿热敷:每次20分钟,3-4/日。 7.理疗。 8.局部涂喜疗妥、黄金散,或热敷30分钟后涂抹非甾体抗炎药膏。 9.局部有脓性分泌物时,加强换药。 10.在患者体温升高和或伴有3级机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