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道德模范事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届道德模范事迹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新疆模范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26日下午,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结果揭晓,张丽莉等54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王凤进等26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新疆热汗古丽·依米尔、陈俊贵、林俊德、张耀华四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新疆籍道德模范数量再一次领先全国。 新疆职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汉语翻译专业学生、80后女孩热汗古丽·依米尔,“扎实工作,诚信待人”,带领农村姑娘走出家门勤劳致富,当选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陈俊贵,为战友护陵守墓用一生书写感天动地战友情,当选全国诚实守信模范;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0部队研究员林俊德,为中国“两弹一星”科研事业建立卓著功勋,当选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兵团第三师五0团退休职工张耀华,39年悉心照料瘫痪妻子,用行动诠释真挚的人间亲情,当选全国孝老爱亲模范。 热汗古丽·依米尔:从打工妹到人大代表陈俊贵:用一辈子践行一句承诺 清贫的生活,忠诚的守望。天山脚下动人故事渐渐传开……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于9月26日揭晓,陈俊贵入选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奉献”是军人永远的主题词。为了对得起军人的称号、对得起身上的军装,在天山脚下筑桥铺路的部队中,感人至深的故事浩如繁星。 “独库公路又叫天山公路,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全长562.25公里,超过一半以上的地段在崇山峻岭、深川峡谷中。为修通这条公路,十年间,武警交通二总队数千名官兵受伤致残,先后有178名官兵长眠天山……”随着陈俊贵的回忆,时间悄然回溯到33年前。 1980年春,年轻的陈俊贵随部队来到新疆天山深处参加修筑独库公路大会战。因施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班长郑林书奉命带领陈俊贵等3名战士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信。不料被大雪围困。生死关头,郑林书将最后一个馒头给了陈俊贵并留下遗言:“你年轻,坚持住,如果有机会,请你到我老家看望一下我父母。”……最终,副班长罗强再也没有能够站起来。 陈俊贵和战友幸运地被当地哈萨克牧民所救。事后,被追认为烈士的郑林书与罗强安葬在新疆新源县那拉堤镇部队驻地附近的山上。腿部肌肉严重冻伤的陈俊贵在医院度过四年,成为甲级二等残废军人。 三年后,天山独库公路正式通车,成了连接天山南北的生命通道和经济命脉。 陈俊贵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娶妻生子,但始终没有忘记郑林书的临终嘱托。因为和郑林书相处仅一个月,陈俊贵不知道郑林书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而原部队已编入武警序列。多方打听毫无结果。 1985年冬天,陈俊贵做出了改变一辈子命运的决定,他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又回到了终身难忘的地方,来到班长和战友长眠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陈俊贵在大山里开荒种地,过着近乎原始的清贫生活,养活全家。 在20多年中,他每天都要到墓地转转,陪牺牲的战友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与此同时,他从未停止对郑林书父母的寻找。一名老战友来新疆为郑林书扫墓,陈俊贵终于得到郑林书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 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湖北省罗田县,寻找郑林书的家人。得知郑林书的父母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郑林书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2006年,陈俊贵将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的坟墓迁进了修缮一新的“乔尔玛烈士陵园”。 近年来,已年过半百的陈俊贵承担起了独库公路乔尔玛烈士陵园展厅讲解员的工作,给路过此地歇脚的游客讲解天山公路的历史。 日复日,年复年。每当傍晚送走一批又一批游人,他的腿部老伤隐隐作痛时,他就会坐在老战友们的身边,很坦然。今后的岁月里,他依然要在这天山深处,面对一个又一个大雪封山的秋冬季节,但能让更多的人们了解、铭记天山深处的那些活着与逝去的筑路战士,他说,余生足以欣慰。 林俊德生命绝地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 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 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 悭吝的时间不肯给这位可敬的科学家临终的从容。来不及把笔记本上5条提纲的内容填满,来不及整理完电脑中全部文档,甚至来不及给亲人以更多的嘱托和安慰,2012年5月31日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便匆匆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电脑只有5个小时。 最后冲锋 林俊德院士走了,留给人们的,永远是那个冲锋的背影。 “我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3天前,病情突然恶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意识到自己来日无多,拒绝了医院延长自己生命的最后努力,强忍剧痛坚持下床工作,把手中的重大国防科研工作一一交待给同事和学生们。 于是,西安唐都医院的病房中,出现了这样震撼人心的场景:在生命的最后3天中,这位75岁的科学家与死神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赛跑:整理电脑资料,批改科研论文

文档评论(0)

198405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