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烽火台到网络从烽火台到网络.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烽火台到网络从烽火台到网络

目录 烽火台 主要功能………………………………………………………………3 传递方式………………………………………………………………4 两个主要的烽火台……………………………………………………5 网络 网络概念………………………………………………………………7 网络的诞生……………………………………………………………8 最初的用途……………………………………………………………9 烽火台 主要功能  最重要的是传递军情,它需要与敌台、墙台等长城建筑密切配合。 敌台可充作传递烽火信息的墩台,没有敌台也没有适于点烽的墙台的地方,按传烽路线必须建有烽火台。蓟镇总兵戚继光在《练兵纪实》中讲:“自古守边不过远斥堠谨烽火。蓟镇以险可恃,烽火不修久矣。缘军马战守应援素未练习分派,故视烽火为无用。今该议拟呈会督抚参酌裁订:凡无空心台之处,即以原墩充之,有空心台所相近百步之内者,俱以空心台充墩。大约相去一、二里,梆鼓相闻为一墩.”戚继光还制定了传烽之法,编成通俗顺口的《传烽歌》让守台官兵背诵熟记。经过严格训练,负责传烽的守军能以烽火准确传递军情,而且迅速,一般三个时辰就可传遍整个蓟镇防线。 烽火台是白天点狼粪,晚上然柴草,白天烧狼粪用烟比较明显 晚上烧柴草靠火光报警。 传递方式   如果匈奴人入塞围困亭障,已来不及下亭障燔薪时,白天则举亭上蓬或加一烟,夜间举“离合苣火”。“离合苣火”是处于“虏守亭障”的紧急而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信号,即几把苣火一会儿分离,一会儿又合拢。如果被围逼的亭障不能发出燔积薪的信号,距离最近的另一座烽燧应按规定照常举蓬燔薪,把信号准确传递出去。《塞上蓬火品约》还规定,如果发现所报的信号有误,则应立即“下蓬灭火”,取消所发的信号,并写成书面报告,迅速传报都尉府。若天气恶劣,或亭燧相隔过远,在“昼不见烟,夜不见火”的情况下,应立即将情况写成书面报告,用加急的传递方式报送上级。有的汉简还记录了某烽燧的守备器物和生活用品,其中有报警物布蓬、布表、苣、积薪、鼓;建筑器物椎、瞄准器械“深目”,防御武器弩、枪、羊头石等。并表明当时的烽燧是由候官(候长)管理的。候官统候史,候史管燧长,负有保管装备,修葺建筑物、管理“天田”,巡视检查与及时汇报的职责,候官则向都尉负责。为了保证烽火制度的严格执行,汉代有一整套严密的制度。 两个主要的烽火台吐鲁番盆地的烽火台   地处丝绸之路要道,和伊吾、楼兰并称西域之门户,是控扼古代东西交通大动脉的锁钥。它东通敦煌,向北、西、西南和南连接西域全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中央政府经营西域,必是交通先行。吐鲁番地区的交通经两汉、魏晋开发奠基,到了唐代则建立了比西域其他地区更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和比较完备的馆驿制度,成为当时整个西域地区交通的典型代表和缩影。在唐代,交通路线和军事防御是必不可分的,只要在重要的交通路线附近是一定会有军事设施的,有些地方是馆驿与烽燧并置的。吐鲁番这些非常重要的交通路线的客观的历史载体就是耸立在吐鲁番大地上的座座烽燧。   据文物普查统计资料,吐鲁番盆地共有军事交通类遗址 62 处,占吐鲁番文物遗址的近 32% ,其中烽燧遗址 42 处,驿站9 处,戍堡 7 处,军屯 4 处,是吐鲁番文物遗存的一大类型。这些遗址大多分布在盆地的冲洪积扇区,其中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3 处,县市级 59 处。这些烽燧对于实地落实古代交通路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本上是按照吐鲁番的交通警戒路线有序和规律排列的。现在我们结合吐鲁番的几个重要的交通警戒路线来了解一些烽燧的状况。    根据敦煌文书《西州图经》的记载,吐鲁番盆地通往外部的交通路线共有 11 条,沿线都分布着大量的烽燧。主要有:高昌故城经交河故城、白杨沟通往乌鲁木齐的道路,古称白水涧道。高昌故城经交河故城、托克逊、干沟进入焉耆盆地,称银山道。交河故城经桃树园子、亚尔乡牧场到达庭州,称他地道。鄯善县经迪坎、大阿萨、东南至敦煌称大海道。   交通路线和烽燧组成了吐鲁番盆地内的一个非常有规律的交通网络,正是这个交通网络促进了辉煌的吐鲁番古代文明的发展、延续、交流。而现代的人们在凭吊这历经风雨屹立不倒的一座座烽燧的同时,也会深深地体会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些烽燧可以直接反映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和建设关系,是领土关联的直接历史物证,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涉及历史、军事、交通的成体系的遗存群体。 长城的烽火台   烽火台其作用主要是便于侦查,同时有敌入侵时,可以燃烧稻草等可燃物,这样可以用烟火通报敌情,以让下一个岗提高警惕。 烽火台通常选择易于相互了望的高岗,丘阜之上建立,台子上有守望房屋和燃烟放火的设备,台子下面有士卒居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