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肌病代谢性肌病.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代谢性肌病代谢性肌病

代谢性肌病 代谢性肌肉疾病一般分3大类型:糖原沉积性肌病、脂肪沉积性肌病和能量代谢障碍所致的线粒体肌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肌肉痉挛或疲劳,典型的肢带或面、肩、肱综合征。严重者可出现肌红蛋白尿(生化代谢请参见有关书籍)。 糖原沉积性肌病(glycogenstoragedisease):是先天性糖原代谢障碍异常引起的疾病。主要由于缺乏糖原分解酶或是糖原合成酶,使糖原沉积在组织中所致。根据酶缺陷的不同,文献报道十余种,但目前公认的有7种类型(表3-6-11)。本节仅叙述最常累及肌肉的V型糖原沉积性肌病。 表3-6-11糖原沉积病的分型、酶缺陷和临床表现 类型糖原沉积的脏器酶缺陷主要临床表现Ⅰ(vonGierke病) Ⅱ(Pompe病)肝、肾、骨胳肌 全身、特别是心肌葡萄糖-6-磷酸酶 酸性麦芽糖酶肝大、低血糖、生长缓慢 心脏呼吸衰竭、肝大、肌肉 力弱、常2岁内死亡Ⅲ(Forbes病) Ⅳ(Andersen病) Ⅴ(McArdle病) Ⅵ(Hers病) Ⅶ(Tarui病)肝、心、骨胳肌 肝、白细胞 骨胳肌 肝 骨胳肌淀粉1.6葡萄糖苷酶 淀粉1.4→1.6转糖苷酶 肌磷酸化酶 肝磷酸化酶 磷酸果糖激酶肝大、肌肉力弱、低血糖 肝大、肝硬化、肝衰竭 运动后肌肉疼痛痉挛 肝大、低血糖 与Ⅴ型相同 (一)Ⅴ型糖原沉积症 1951年,首先由McArdle报道故又称McArdle病。主要侵犯肌肉,是肌肉磷酸化酶缺乏引起。磷酸化酶是重要的糖原水解酶,主要分布在肌肉、肝、肾及其他组织。Ⅴ型糖原沉积症只是肌肉的磷酸化酶缺陷。 1.实验室检查血清CPK,LDH等酶均见升高。 肌电图检查示肌源性损害。 2.肌肉活检检查可取四肢近端任一肌肉。肌纤维内糖原沉积程度不一,轻者须用PAS染色才可看到糖原含量增高,重者HE染色见肌纤维内出现众多空泡,PAS染色(+)。ATP酶染色Ⅰ、Ⅱ型肌纤维均受累,常以Ⅰ型受累多见。严重发作后和病程较长的患者可见肌纤维萎缩和肌纤维再生。肌磷酸化酶染色时应做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织(+),患者肌组织(-)。 3.电镜观察过量的糖原沉积于肌膜下和肌原纤维间,糖原沉积处可见肌原纤维退变。严重者,正常的肌纤维结构部分或全部消失,其内大量无膜包绕的糖原颗粒沉积,聚集成圆球形、不规则形或空泡状,其间有残存的细胞碎片。 4.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11q13基因有关。 (二)脂质沉积性肌病 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storagemyopathy,LSM)是一种可以治疗的肌病,正确诊断颇为重要。它是由于长链脂肪酸代谢障碍所致的脂质在肌纤维中沉积而引起的疾病。目前确定有两种类型,即卡尼汀缺陷(1973年,Engle报道)和卡尼汀脂酰基转移酶缺陷(1973年,Dimauro报道)。卡尼汀缺乏又分两个亚型。Ⅰ型(肌肉卡尼汀缺乏)血清三酰甘油增加,肌肉卡尼汀缺乏,而血浆卡尼汀正常。Ⅱ型(系统性卡尼汀缺乏)除肌肉外,血浆、肝及其他器官卡尼汀浓度均降低或缺乏。 1.肌肉活检检查肌组织结构正常。肌纤维大小较一致。横切面见肌纤维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个别肌纤维由于过多的脂肪沉积而破坏。油红O或苏丹黑染色可证实为中性脂肪。病变重的肌纤维脂质颗粒融合成较大的红色阳性沉淀物。一般无肌纤维坏死及再生。ATPase和NADH-TR酶染色可见Ⅰ型肌纤维受侵重于Ⅱ型肌纤维。疾病的间歇期无明显改变,发作期肌纤维内才可见明显的空泡形成伴肌纤维坏死。 2.电镜观察纵切面可见成串排列在肌原纤维间及肌膜下的无膜脂肪空泡,其大小较一致。脂肪空泡沉积较密集处成堆分布,周围的肌原纤维因受挤压使肌节间距长短不等,肌原纤维减少,甚至消失。脂肪空泡附近见糖原颗粒密度增高,线粒体肿胀,大小不等,嵴不清晰。治疗后,电镜检查可见脂肪空泡大量减少,肌原纤维间仅见排列稀疏的,较治疗前小的脂肪空泡。原先脂肪空泡沉积较多处,留下一些散在的糖原颗粒及无定型的物质,附近的肌原纤维较松散,线粒体的形态可见恢复正常。 3.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定位于1p11-13。 (三)线粒体肌病与线粒体脑肌病 线粒体是存在于每一个细胞内的细胞器和供能器官,含有全套呼吸链酶体系、氧化磷酸化酶体系、三羧循环和脂肪酸氧化酶等,通过呼吸链电子传递产生ATP。线粒体肌病是一组线粒体的形态或功能异常所致的神经肌肉疾病。Luft1962年首次报道并命名。随后,Engel应用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