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学第一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侦查学第一章.

第一节 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节 侦查学的形成和发展 * * 一、侦查的概念和厘定 1、侦查的概念 是专门机关为了查明案情、查获犯罪嫌疑人依照法律规定而进行的专门调查手段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2、侦察概念 是军事斗争术语,意指战争中为了取得胜利,一方对另一方的情况所进行的暗中调查措施。 3.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侦察源于军事斗争,古代三权合一,行政、司法、军事一人掌管权力,为了查获犯罪人,需要用侦察的手段来调查犯罪行为,所以引入了侦察的术语。然而,侦察是暗中调查的意思,且属于军事术语,不能概括现实的犯罪调查。所以,需要引入另外的术语,即侦查。侦查是一个法律术语,包含有明暗两种意思。侦查在刑诉法、宪法中有规定;国家安全法和人民警察法对侦察有规定。 二、书名:刑事侦查学 侦查学和刑事侦查学,实质上,两者并无区别。过去,人们习惯把调查公安机关管辖的一般案件的研究学科称为刑事侦查学,侦查学研究的泛指各有权机关管辖的案件的调查。总之,关键看命名时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多少。 三、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 是侦查活动的规律。 1.首先研究的是侦查活动。 2.侦查活动纷繁复杂。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但仍然有规律可循。 3.侦查活动本身具有规律性。程序、方法等,即是规律性的体现。 第三节 刑事侦查学和邻近学科关系 一、与刑法学关系 二、与刑事诉讼法学关系 三、与犯罪学关系 四、与司法鉴定学关系 五、与证据学关系 一、侦查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氏族内部矛盾由首领解决------氏族之间往往引起血亲复仇------氏族之间的争斗-------侦查活动产生-----侦查的产生是侦查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二、侦查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资料证明,最初允许同态复仇(如西周的“朝士”机构可以登记仇人),后来国家观念强化后,不允许同态复仇,而是由专门机关负责处理。 三、侦查学产生的文化基础 长期的侦查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经验,需要以系统化的方式传承下去。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成为了可能。(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多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1898年首次发现。1928年后,经多次发掘,先后出土10余万片,主要刻卜辞及占卜纪实的有关文字。单字总数约4600字,可识文字达1700余字。文字结构已从独体趋向合体,基本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六书”的汉字构造法则,文字形象简古、劲健挺秀,所以说甲骨文是一种已经成熟了的文字。) 二、我国刑事侦查学形成和变迁 《尚书·尧典》载:帝(舜帝)曰:“皋陶,蛮夷滑夏,寇贼奸宄,汝作士”,这是我国有关侦查活动的最早记录。两造具备,师听五辞(西周)。以五声听狱讼(辞、色、气、耳、目)——心理学知识在刑事侦查领域的首次运用。 “孟秋三月------必端平”,《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命理瞻伤,察创视折。” 郑玄 注:“理,治狱官也。” ,“伤、创、折、断”是指伤害的不同程度。“皮曰伤,肉曰创,骨曰折,骨肉皆绝曰断” 。 秦代竹简《封诊式》 记载的讯问方法。 五代和凝父子的《疑狱集》——中国现存最早的案例选编。《疑狱集》有两篇关于揣度人情,识破奸诈勾当的案例广为流传。一篇是“李崇还儿”,说北魏时期李崇任扬州刺史时,有个叫苟泰的,他家小孩三岁时失踪了,后来在赵奉伯家发现,双方都说小孩是自己的,并有左邻右舍作证。李崇让双方与小孩隔离数日,忽然派狱史向双方报信:“小孩已经暴病而死,可领回去埋葬。” 苟泰闻讯,悲痛欲绝,赵奉伯感慨不已,却无伤心之容色。李崇当机立断,将小孩归还给苟泰,赵奉伯认罪伏法。《折狱龟鉴》卷六记述了黄霸断妯娌争儿的故事,黄霸让妯娌争儿,“长妇持之甚猛,弟妇恐有所伤,情极凄怆。”黄霸立即将小孩判归给弟妇。一篇是“李杰杀奸”,说唐朝时期李杰任河南开封府尹,有一寡妇告其儿子不孝,儿子不为自己争辩,只是说“忤逆了母亲,就是判我死,也心甘情愿。”李杰问寡妇:“你寡居十年,就这么一个儿子,今天你告他,如果他罪该至死,你不后悔告他吗?”寡妇说:“我这个儿子太不像话了,对我不孝敬啊,有什么好后悔的。”李杰说:“那好吧,赶紧带副棺材来,给他收尸吧。”寡妇出去后,李杰派人悄悄地尾随,发现寡妇与一道士说话:“事情总算了结了。”不一会,寡妇真的带了一副棺材来,李杰下令把道士抓过来审问,道士和盘托出其与寡妇通奸的勾当,因嫌寡妇的儿子碍手碍脚,双方决定将其除去。李杰下令杖打寡妇和道士,“欲以棺盛之。 《折狱龟鉴》又名《决狱龟鉴》,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郑克所著。他在系统总结前人在案件的侦破、检验、审讯、判决和平反等方面积累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

文档评论(0)

叮当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