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月经不调的保健.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月经不调的保健月经不调的保健

月经不调的保健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和经量的改变,也就是经期不调和经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过多、过少等。除有其量的改变外,常伴有经色质的异常及其它症状。 一、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一周以上,甚至十余天一潮的称为“月经先期”,亦称“月经提前”。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血热妄行和气虚冲任不固所致。 1、血热 素质阴虚,或素食辛辣食物,或过服温热之药,或肝郁化火,或阴虚内热,均能影响冲任二脉的正常功能,迫使经血先期而下。 2、气虚 饮食劳倦,思虑过渡,损伤心脾,心脾气虚,血失统摄,以致月经先期而至。 辩证论治 血热型 主证 月经先期,量多,色红或紫,质稠或伴有面赤,心烦口渴,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多滑数或弦数为实热。月经先期,量少、色红,或淋漓不尽,质粘稠,面红,潮热,手足心热,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为虚热。月经先期,经量或多或少,血色鲜红或紫红或挟有瘀块,乳房、胸胁和小腹肿痛。 治则 清热凉血。 选穴 膈俞、脾俞、大肠俞、关元、盲俞、气冲,重用揉按小腹凉血法。 2、气虚型 主证 月经先期,量多,经色红,质稀,面色萎黄,精神倦怠,饮食无味,心悸,气短,小腹有空坠感,舌质淡,脉虚。 治则 益气养血。 选穴 肺俞、肝俞、膈俞、次缪、中脘、气海。重用推揉腰背养血法。 (基本手法) 1、揉按小腹凉血法 患者仰卧,医者用单掌揉、按小腹;双拇指揉按脐下冲任脉路线;拇指揉按关元、盲俞,双拇指同时压放气冲,反复3到5遍;掌或拇指揉按大腿内侧敏感点。 2、推揉背腰养血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两掌分推背腰部;掌根按揉脊柱两侧(重点部位肝俞至大肠俞及腰骶部);拇指按压肝俞、三焦俞、肾俞、次缪等穴;手掌揉推八缪部位。 二、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延长,超过三十五天以上者,叫做“月经后期”,亦称“月经错后”或“经迟”。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冲任受阻,以致血海不能按时满盈。本病多见于血寒、血虚、气滞三型。 1、血寒 经期感受寒凉或过食生冷,冒雨涉水或素体阳虚,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寒邪搏于冲任,血为寒滞,经脉不通,以致经行后期。 2、血虚 因长期失血,或重病久病,血虚气弱,血海不足,经水不能如期来潮。 3、气滞 愤怒忧思,气滞血瘀,运行不畅,冲任受阻,以致月经后期。 辩证论治 1、血寒型 主证 经期迟后,量少有块,色暗红,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正常,苔白滑,脉沉紧,属实寒。经行后期,色淡量少,质清稀,腹痛绵绵,喜暖喜按,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腰酸无力,面色光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属虚寒。 治则 温经散寒。 选穴 肺俞、脾俞、次缪、中脘、足三里,重用揉搓八缪温经法。 2、血虚型 主证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空痛,头晕,心悸,面色萎黄,舌质淡,苔少,脉虚细。 治则 补血益气。 选穴 肺俞、三焦俞、肾俞、次缪、中脘、关元。重用推揉背腰养血法。 3、气滞型 主证 月经后期,量少或色正常或暗红有块,胸胁、乳房胀痛或小腹胀痛,舌苔正常或薄黄,脉沉弦无力,为气滞。 治则 开瘀行气。 选穴 肺俞、肝俞、三焦俞、膻中、气海、期门。重用推摩胸胁舒肝法。 (基本手法) 1、揉搓八缪温经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两掌分放于骶部两侧,自上而下揉至尾骨两旁;双拇指反复揉压骶后孔;拇指揉压肺俞、脾俞、次缪等穴;患者仰卧,揉压中脘、中极、足三里等穴。 2、推揉背腰养血法见月经先期。 3、推摩胸胁舒肝法 患者左侧卧位,医者两掌于右胁下自上而下分推,掌摩胁肋部;然后用手掌推颤法(用力一定要适宜);拇指揉压肺俞、肝俞、三焦俞;患者仰卧,按压颤、气海、期门等穴。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或提前或延后,无一定规律,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愆期”。 (病因病理) 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气血不调,冲任功能紊乱,以致血海蓄溢失常。临床上以肝郁、肾虚为多见。 1、肝郁 肝主疏泄喜条达,因情志郁结或愤怒过度,以致肝气逆乱,血随气下,气乱则血亦乱,冲任因而失调,经期先后不定。 2、肾虚 禀素体弱,肾气不足或房事不节,损伤冲任,以致肾气失守,闭藏失职,或接近绝经年龄,肾气衰竭,以致天癸生化失期,血海蓄溢失常,则月经错乱。 (辩证论治) 1、肝郁型 主证 经期或先或后,行而不畅,胸闷不舒,乳房、两胁及小腹胀痛,苔薄,脉弦为肝郁。 治则 舒肝养血。 选穴 肺

文档评论(0)

enxyuio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