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doc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教案首页 第 次课 授课时间 完成时间 课程名称 营养缺铁性贫血患儿护理 年 级 2008级 专业,层次 护理本科夜大 教 员 范琴 专业技术 职 务 教员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时 40分钟 授课题目(章,节) 儿科护理学 第十二章 第二节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儿科护理学》 第四版 崔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熟悉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要点 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要点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理与诊断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学组长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概念和发病机制 概念: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起病较为隐匿,不少患儿因其 他疾病就诊时才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发病年龄、喂养史及血象特点可作出诊断。血红蛋白量比红细胞数降低明显及红细胞的形态改变对诊断意义较大。常人体内铁的含量为35~60mg/kg。其中65~70%存在于循环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中,25~30%为贮存铁, 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网状内皮系统(肝、脾、骨髓等)中,约5%存在于肌红蛋白及各种含铁的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等)中。在 血浆中转运的铁仅占0.1%左右。人体需要的铁来源于食物和衰老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一般食物中所含的铁仅约5~10%能被吸收。植物中的铁吸收率低, 而动物性食物中铁吸收率高。二价铁比三价铁容易吸收。同时食入维生素C、果糖,氨基酸以及胃液中的盐酸均有利于铁的吸收,而食物中的磷酸、草酸,植酸则有 碍于铁的吸收。铁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进行。肠粘膜细胞有调节铁吸收的功能。这种细胞寿命为2~3天,在肠腔和血液之间形成一暂时保存铁的地 带。在体内铁过多时,大量保存铁的肠粘膜细胞在肠腔内脱落排出体外,使铁吸收减少。相反,在缺铁和造血功能增强时,铁通过肠粘膜进入血循环的量增多。 从肠道吸收的铁进入血浆后,与转铁蛋白结合,输送到组织中贮存或至骨髓中参与造血。在正常情况下,约有1/3的转铁 蛋白与铁结合,结合的铁就是血清铁。其余的2/3转铁蛋白,仍具有与铁结合的能力,在体外加上一定量的铁可使其成饱和状态,所加的铁量称为未饱和铁结合 力。血清铁与未饱和铁结合力之和称为血清总铁结合力。血清铁与血清总铁结合力的百分比值称为血清铁饱和度。 衰老红细胞破坏后放出的血红蛋白及其他铁蛋白分解代谢释放出来的铁又可有效地用来重新合成血红蛋白和铁化合物。正常 小儿每日损失的铁量极微,不超过15微克/kg.d。主要由胆汁、尿液、汗液和脱落的粘膜细胞排出。但小儿时期由于不断生长发育,故每日需自饮食中补充的 铁量较成人多,约需6~16mg/d。 1 体内贮铁不足 胎儿期从母体所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为最多。正常足月新生儿体内贮铁量约为250~300mg(平均 60~70mg/kg)。贮存铁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足够出生后3~4个月内造血之需。如贮铁不足,则婴儿期易较早发生缺铁性贫血。母患严重缺铁 性贫血、早产或双胎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以及从胎儿循环中失血(如胎儿输血至母体或输血至另一孪生胎儿),都是造成新生儿贮铁减少的原因。出生后延迟结扎 脐带,可使新生儿多得35mg铁。 2 铁摄入量不足 饮食中铁的供给不足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人奶和牛奶含铁量均低,不足婴儿所需,如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由于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 生长发育快 随体重增长血容量相应增加,生长速度愈快,铁的需要量相,对愈大,愈易发生缺铁。婴儿至一岁时体重增至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至5~6倍,故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最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4 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 食物过敏、肠息肉、美克尔

文档评论(0)

pkaokqu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