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设论文__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法治的出路
Abstract
Confucianism is the thought of Chinese orthodox feudality in ancient times. It has a series of opinions about vindicating rule of li, advocating the rule of virtue,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rule of man. And those have had a deep impact to china. Confucian concept evolved into Chinese society's ethics. Chinese modern rule of law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history, but there is a lot of contradictions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the modern rule of law. So finding the confluent factors from those certainly is a good method of modern rule of law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value and possibility of Confucianism for the modern rule of law with Confucianism , research the best way to developing the modern rule of law with Confucianism.
Keywords: Confucianism;modern rule of law;the rule of virtue;the rule of man
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法治的出路
以周礼为基体和源泉的儒家思想在中国的方方面面都根深蒂固,儒家精神仿佛嵌入整个民族的文化中、溶于中国民众的血液中,无时无刻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着无法忽略的影响。然而,自从19世纪中叶开始,伴随着西洋的军事与经济对中国的冲击,统治着中国的数千年的儒家文化也有史以来第一次面临另一种更强有力的异质文化咄咄逼人的挑战。在儒家思想与作为现代文明标志之一的西方法治之间的冲突中挖掘出儒家精神于现代法治存在的可能性,探寻儒家本质中对现代法治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因素,立足于儒家精神之上摸索中国法治的出路,对中国现代法治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儒家思想的基本宗旨
(一)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由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古代各种思想最活跃的时期。这个时期各种思想流派不断涌现,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知识分子都企图按照本阶级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分别提出他们对政治、社会秩序的看法,并提出达到他们的理想的方法。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也在这时产生,是当时“百家争鸣”中最早形成的一个最大学派。儒家的思想是继承西周以来的“礼治”和周公“明德慎罚”的思想发展而来的,提倡建立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作为儒家的理论基础。
秦王朝统一全中国后,法家思想成为当时整个中国的统治思想,但由于实行极端的专制主义,秦王朝最后被农民大起义推翻,被西汉所取代。而西汉初的封建统治者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为指导,使当时社会经济有了较好的恢复和发展,但该思想的消极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以及对人民的统治。于是封建统治者又开始谋求一种不像法家那样激烈,又不像道家那么消极的指导思想。到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便于此开始被封为正统。但此时所谓的正统儒家思想是结合法家,并吸取了其他各家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加以改进形成的。
(二)儒家思想的主要立场
儒家思想的理论与其他各家一样是以维持社会、政治秩序为目的。儒家认为社会是并非整齐平一的,人有智愚贤不肖之分,社会应该有分工,应该有贵贱上下的分野,“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因而有一系列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的主张。
1.礼治
儒家以伦常为中心,强调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坚持上尊下卑的等级制度。贵贱上下决定每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行为,亲疏、尊卑、长幼决定每一个人在家族内的地位和行为。卑事尊,幼事长,两者之间形成优越与从属的关系,有着不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儒家认为这两种社会差异共同维护着社会秩序,而为了维持差异性的社会秩序,就需要有具差别性的行为规范,也即礼。“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