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宁:在探索与挑战中前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宁:在探索与挑战中前行.doc

陶宁:在探索与挑战中前行   走过4年,创新工场在舆论关注中拿到了这样一份成绩单:从最初设想召集一百单八将,一年投资五六个项目,到今天实际人数超过3600多人,基金约5亿美元,审阅了六七千个项目,投资孵化了50个项目和公司。这背后的故事也许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书了。但故事中的主角却不仅仅是李开复,他背后的几位大将难免抢些风头,其中比较引人关注的是陶宁。   陶宁曾在微软工作,在比尔盖茨身边学习的这段经历无形中抬高了自己的“门槛”,转而加入了IBM负责大中华区的市场。之后,她又成为谷歌中国的001号员工,在谷歌中国从1人成长为700人的团队过程中扮演着首席运行官的职责。但她却在事业最高峰的时候突然辞去工作,选择去耶鲁大学攻读MBA,毕业后又收到李开复的邀请加入了创新工场,担任首席运营官。这一路充满着传奇色彩,这样一位细腻、热情、阳光、热爱生活的小女人是如何站在聚光灯下,成为IT圈儿备受瞩目的明星,不禁成为热门话题。   在困惑中探索   一路走来,陶宁的职业生涯虽然一路凯歌,也难免有困惑的时候。   在北大毕业后,陶宁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报社做IT,她想凭借技术的出身进报社门槛,再转做记者,但是没能成功。而命运给她留出了更大的舞台,经过毕业后在职业生涯的探索,她在微软找到做产品经理的职位,那时候她突然之间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她愿意跟人打交道,知道客户想要什么,也去思考怎么将产品销售出去,还乐于和经销商打交道,包括对产品的研发,对产品成本的掌控等都是陶宁擅长的领域。陶宁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判断力,然后指导销售怎么将产品卖出去,指导开发团队如何配置。在微软,她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但是当陶宁做了几年市场和产品之后,开始不满足了,她对公司整体架构有了企图心。她想知道公司的部门是如何设置的,公司的财务、法务、研发应担当什么样的责任,如何让员工发挥效力,等等。她试着寻找一个能够操控这些事情的职位,于是她离开了微软走进了IBM。在IBM工作的2年,陶宁被锻炼成了一个“大拿”,她什么事儿都能懂一点儿,这让她在跟随李开复做谷歌中国的时候成为了一个非常得力的伙伴和帮手,她把在IBM学到的所有管理哲学在谷歌痛痛快快地实践了一把,与李开复一起将谷歌700人的大队伍带入正轨。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陶宁事业最巅峰的时候,她却又一次感觉到了困惑——一向善于挑战,勇于尝试的陶宁感觉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再进步的空间了,对于一个企业,她所能尝试过的几乎都尝试过了,于是她毅然放弃在谷歌的职位,决定出国读书。   时隔两年,在陶宁MBA即将毕业的时候,她收到了李开复邀请她加入创新工场的邮件。陶宁在与创新工场团队几位带头人反复洽谈之后,决定加入创新工场,并出任首席运营官。   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陶宁是一路借着东风走来的。在IT软件大发展的时代,陶宁在微软;在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陶宁在谷歌;如今移动互联网又发展得大红大紫,陶宁又选择了创新工场。陶宁说:“我之所以做到今天这样的位置,收获这样一份成绩,不是因为我多么聪明,而是因为这一路我都赶上了行业的大发展。‘顺势而为’让我事半功倍。”   草船借箭古已有之,陶宁却将之糅合在职业生涯规划里,让她的一路凯歌由偶然成为必然。   “创新工场让我更加脚踏实地”   创新工场因陶宁的加入有了很大的变化。   3年前,创新工场拥有了一支70余人的团队,但这支队伍与现在截然不同。所有的创业者、工程师都混在一起,是陶宁将各个团队一一独立,划分工作区域,确定所占股份,确定每个团队的名称,使创新工场的发展逐渐有序。   陶宁之于创新工场,正如李开复所说,陶宁对创新工场最大的贡献在于她给创新工场在混乱之中建立了秩序。而创新工场之于陶宁,则让她又跨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让她更加了解中国,更加了解创业。   虽然陶宁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而且大部分时间生活和工作在中国,但她却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的社会环境,也不熟悉中国的创业环境与创业者。用陶宁的话说,她在来创新工场之前是被架空的,她几乎没有和创业者打过交道,不知道中国是这样的一个创业环境,不知道中国的创业者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来到创新工场之后陶宁才真正知道创业者是怎样生存,怎样募资,怎样贷款,怎样招聘,怎样做推广……在创新工场,她才感觉到自己的脚真正地踏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其实在创新工场成立之前,就已经有天使投资和个人投资者了,但是在中国,很少有人像创新工场这样看重创业者,尊敬创业者,很少有人认为创业者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陶宁认为创业者是一个国家的脊梁。如果没有创业者,就没有企业,就没有税收,就没有就业。而在中国的创业环境里,优秀的创业者如同稀缺的珍宝,真正有毅力、有本事、愿意吃苦的人凤毛麟角。陶宁认为创新工场最大的功劳,就是把早期投资和创业的概念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