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弥勒祥诉
佛像
简介:
佛是梵语Buddha的音译简称,全称有“佛陀”、“浮屠”、“佛圈”等名称,意译为‘觉者”或“智者”,是指圆满觉悟诸法事理、了了分明、究竟无余的智人,觉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层含义。佛还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等名号,加上佛本身之名号,通称佛的十大名号。佛的形象一般为出家比丘相,结跏趺坐,身着袈裟,偏袒有肩,顶有内髻,不作任何装饰。但在形象塑造上有着严格的规定。佛是古印度人赋予佛陀的美好特征,因此也反映了当时印度人的审美标准。其次,为了充分地表现出佛的相好,在塑造佛的形象时又产生了量度的规定,佛像的量度坐像与立像各有不同。坐像的量度与立像基本相同,不同的佛像有不同的手印。大雄是佛教最高的尊神。因此,佛寺一般将佛供奉在寺院的大殿——大雄宝殿。大雄就是称赞佛陀威德无上的意思。另外,藏密佛像因受印度、尼泊尔等地艺术风格的影响,表现出的细腰、高肉髻、高鼻、腭部呈尖状等艺术特征,也是藏密独特之处。
目录
缘起
种类
欣赏
汉传佛像的发展
藏传佛像的风格
造像方法
辨伪
保护佛像
佛像的影响
经典佛像巡礼
缘起 佛像是佛教教理的重要载体和弘法的手段之一,所以古人把佛教也称为即有缘于此。
佛教源于印度,由于印度佛教及其佛像传入中国的路线不同,传入中国后便形成了三种流派,分别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佛教初传入中国,起初并没有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但后来受到统治阶层的提倡,佛教日益兴隆。佛教建筑、石窟造像纷纷出现,佛像开始遍布中国各地。
佛像在现今社会里,不但是佛教象征性的标志,而且也作为了一种艺术品受人欣赏。
三种体系佛像的特点:
汉传、藏传、南传佛教造像可谓源同而流异,经过2000年的逐渐演变,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面貌,具有显著的特点。
属汉传佛教的瓷制双面千手观音像 特点:汉传佛像的早期主要是西北印度犍陀罗佛像,经由西域(中亚和今新疆地区)在凉州形成的样式,进入公元6世纪后逐步向中国化发展。宋元以后外来的影响日趋淡薄,除肉髻等显著的佛像特征外,已经改造为中国式的佛像形象:造型简单,宽袍大袖,面相圆润丰满,没有了犍陀罗造像的鼻直而高、薄唇等西方人特征,造像与东方人轮廓相近,形象敦厚温和。
佛教最早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尽管学术界有多种意见,但无论是据出土实物判断,还是史籍记载,应该说在东汉初年的公元1世纪左右最恰当。汉代时期的中国人已知有佛,统治阶级更派人西行到印度求法问道,取回佛像图样,《后汉书·西域传》亦有记载。汉传佛像早期模仿印度的犍陀罗造像风格,其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具有鲜明汉地特点的佛像。造型变得简单,宽袍大袖,面相圆润丰满,没有了犍陀罗造像的鼻直而高、薄唇等西方人特征,造像与东方人轮廓相近,形象敦厚温和。汉传佛像随着不同朝代的文化演变,风格上亦各有不同。
山东的滕县,出土过一块据说为东汉中晚期的画像石,图像是六牙白象。这无疑是出自佛教的题材。江苏连云港的孔望山,在山的西端长约700米,高129米的崖壁上依山势浮雕有108个人物,内容有饮宴图、百戏图等。从浮雕的涅槃像和舍身饲虎等故事画看,应属于佛教内容无疑。佛立像高肉髻施无畏印、左手持大衣一角,已经是完整无误的标准立像形式,但综观早期的佛像发展历程,这种成熟的佛像形式出现在汉代尚无对比之例,应将之列入北魏时代较妥当。
连云港孔望山的佛像浮雕像 藏传佛像 西藏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主要建筑,内里藏有多尊藏传佛像。 被誉为亚洲佛教三大遗址的缅甸安南达寺庙内有这十米高的立佛 泰国寺庙内的佛像与云南地区的南传佛教造像风格相近
中国的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也流行南传佛教,其造像风格深受临近的泰国、缅甸和柬埔寨影响,尤其与泰国佛像风格接近。
种类
各类佛像的造型及形象规律是很严格的,各造像都遵循着其天国阶次,或者说神格来塑造。佛教造像从视觉形象上,不论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大致可分为如来相、菩萨相、天人相、愤怒神像、比丘相、其他神怪及人间相等。它们各有不同的形态,为佛像艺术造就无穷瑰宝,亦蕴含着博大的佛教思想及中国文化。如来相
庄严佛像 东方药师佛 白度母 绿度母。白度母的特征是双腿跏趺坐,额上、双手心、双脚心各有一眼,身色白。绿度母只有两眼,右脚垂下踏莲花。
弥勒菩萨──的造型比较复杂,因弥勒是未来世界的佛,现时身份还是菩萨。唐代对弥勒信仰趋热,又宣扬武则天即弥勒化身,故弥勒多以佛装束出现。一般多以倚坐样式为标准,倚坐在兜率天宫宝座上,等待在龙华树下成佛,三会说法。
唐代的弥勒倚坐像 藏传佛教中的多闻天王 摩利支天 不动明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