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护理工作人员自防护浅谈护理工作人员自我防护
浅谈护理工作人员自我防护
白衣天使是个美丽的象征,护理工作虽平凡但伟大。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再带给患者完美护理的同时也要注意工作中的隐患,学会自我防护。护理工作中的隐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在职业中,另一个是护理工作引发的医患纠纷。
护士在职业中的自我防护。
一:护士在医院环境中的自我防
医院是空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方,病毒和细菌就像是无形的杀手,时刻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医院除了保持空气流通,定期对空气消毒以外,护士要注意戴口罩。但是,口罩的使用与保存如果不正确,不仅起不到防护作用,病毒、细菌等还会随呼吸运动进入体内。 护士戴口罩的正确位置,上缘应距下眼睑1厘米处,下缘要包住下巴,四周要遮掩严密。不戴时应将贴脸部的一面叠于内侧放置在无菌袋中,杜绝将口罩随便放置在工作服兜内,更不能将内侧朝外,挂在胸前。真正起防护作用的口罩,其厚度应在20层纱布以上。一般情况下,口罩使用4~8小时更换一次。若接触严密隔离的传染病人,应立即更换。每次更换后用消毒洗涤液清洗。传染科的护士口罩应每天集中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如果工作条件允许,提倡使用一次性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用毕丢入污物桶内。护士在为病人做晨间护理、换药、输液、注射等操作时,手污染的机会最多。因此,每个护士都应该了解洗手的指征,掌握洗手的规范方法。洗手指征:接触患者前后,特别是接触破损的皮肤、黏膜的侵入性操作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和进入重点隔离病房时,戴口罩、穿脱隔离衣前后;在同一患者身上,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时;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脱去手套后。护士在洗手过程中一定要规范认真,掌握六步洗手法程序,充分搓洗10分钟以上,注意克服不良习惯:如用洗净的手触摸水龙头或洗完手后随意在工作服上擦拭等。若手部接触传染病人及高度危险器械应按照卫生手消毒法消毒。戴手套是洗手的辅助手段,但必须及时更换,用同一副手套接触多个病人会增加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机会。另外护士自己的私有物品如工作服、工作帽及护士鞋都应每周洗刷消毒1~2次,工作服兜里的医用笔、办公钥匙以及手表、工作卡等都应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清洗一次。护士是最容易接触病人血液和体液的人群,而且多为高度危险性接触。护士如被各种锐器刺伤后,接触到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体液时,只需0.004毫升带乙肝病毒的血液就足以使护士感染。因此,护士在操作中应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如打开玻璃安剖时,用棉球垫于安剖与手指之间,用力均匀适当;对各类针头、刀片等利器,使用后应装入坚固不渗漏的容器内集中储存处理;为病人使用过的利器,在传递中应用金属容器盛放传递等。另外,病人的血液或体液不慎飞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消毒滴眼液做好清洗和保护,工作服或各种私有物品染上病人血液或体液时,应及时用3%过氧化氢溶液消毒并除去血渍。护士因工作在高危环境中,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合理搭配,保持乐观情绪,加强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并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各种疫苗,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二:护士职业损伤的自我防护
随着社会发展,职业安全已成为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损伤(OI)。为了提高护士对职业危险的认识,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分析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的相关因素,找出处理职业危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以良好的心态服务于患者。
随着工作量增加,而护理人员不足,夜班频繁,导致护士睡眠质量下降,使护士易产生疲劳,工作中更易发生损伤,而疾病谱改变如乙肝、艾滋病的出现及不断增加,更使职业损伤越来越成为护士关注的重点。有调查显示,护士受伤中有25%的HIV和40%乙肝丙肝感染,而艾滋病和乙肝被誉为“世纪瘟疫”和“超级癌症”。如何加强护士职业安全的防护,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将其从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潜在性伤害降到最低,保障广大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将护士职业危害分为几大类:事故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以及工作环境危害等,从而更好地做好护士职业危害的预防及处理。
护士OI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
事故性危害:①锐器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事故性危害,其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经皮肤黏膜接触约80%,如刀剪、针尖、玻璃等,尤其是污染的手术刀片、拔针后的输液针头。由于我国慢性乙肝携带者约占总人口10%,而HIV在我国也呈增长趋势。护士在抢救患者过程中,尤其是急诊患者,更易遭受锐器伤。护士一旦遭受污染的锐器伤,其危害更大,被传播乙肝、艾滋病的几率将增加,严重影响护士身心的健康。②意外伤:抢救急诊患者,尤其是外伤患者、酗酒神志不清者,患者常烦躁不安,护士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常常被抓伤以及被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