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物毒素中毒
动物毒素中毒动物毒素由动物体产生的、极少量即可引起中毒。蛇、蜂、河豚、蝎、昆虫、海葵等动物毒素大多是有毒动物毒腺制造的并以毒液形式注入其他动物体内的蛋白类化合物多种酶,根据毒素的生物效应,动物毒素可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心脏毒素、溶血毒素、肌肉毒素等能在叮咬蛰伤部位或在肠胃道内发挥毒效,吸收后很快引起血液损害(溶血、凝血)、肾脏损害(肾炎或肾病)、神经损害(变性和坏死),甚至发生休克而迅速致死。动物毒素季节性和地区性较明显。散在性发生,偶然性大。潜伏期较短,大多在数十分钟至十多小时。少数也有超过一天的。病死率较高。蛇毒、蜂毒、河豚毒特效解毒药对症及支持治疗一、毒蛇咬伤
我国的毒蛇有50种,危害较大的有以下种类,眼镜蛇科的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螲蛇科的螲蛇、尖吻蝮(五步蛇)、烙铁头(龟壳花蛇)、竹叶青、蝮蛇;以及海蛇科的十多种蛇类。这些毒蛇多数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湖南、湖北、云南、江西、浙江、江苏、贵州、四川等地。长江以北以蝮蛇常见;海蛇分布于东南沿海。毒蛇咬伤多见于夏秋季节。毒蛇咬伤后,应尽早进行局部处理,并使用抗蛇毒血清,同时要注意对症及支持治疗。
(一)中毒机制
毒蛇毒素由多种酶、非酶蛋白质和多肽组成,致死成分为多肽类。按性质主要分为神经毒、血液毒和混合毒三类。
1.神经毒 主要影响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或抑制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阻断神经与神经、神经与肌肉间的传导,引起横纹肌麻痹,常因呼吸肌麻痹而导致呼吸衰竭死亡。
2.血液毒 包括凝血毒、抗凝血毒、纤维蛋白溶解毒、溶血毒、出血毒、磷脂酶A2和蛋白水解酶等,可引起凝血、出血、溶血、毛细血管损伤、心肌变性坏死等
3.混合毒 既包含神经毒成分,又含血液毒成分。
(二)临床表现
1.神经毒表现 大多患者被咬伤后,局部症状较轻,常容易被忽视。被咬1~6小时后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并迅速发展。患者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声音嘶哑、言语和吞咽困难、流涎、共济失调和牙关紧闭等;肌肉疼痛、僵硬、进行性无力,横纹肌坏死;严重者肢体迟缓性瘫痪、昏迷、休克、呼吸麻痹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2.血液毒表现 患者被咬伤后,局部红肿、剧痛,迅速向肢体近心端蔓延,常伴有出血、水疱和组织坏死;重症患者可全身,泛出血及溶血,引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少尿或无尿,最后因循环衰竭、急性肾衰竭而死亡。
3.混合毒表现 常见于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等咬伤,兼有上述两类表现,但各有侧重,如眼镜蛇以神经毒为主,而蝮蛇以血液循环毒为主。
(三)治疗原则
1.局部处理 被咬伤后,蛇毒在3~5分钟内就迅速进入体内,因此首先应阻止毒液扩散和吸收。
(1)绑扎法 用布条类在伤口近心端5~10公分处或在伤指(趾)根部予以缚扎。每隔20分钟松绑一次,每次1~2分钟,以防止肢瘀血及组织坏死。
(2)伤肢制动 受伤后走动要缓慢,不能奔跑,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3)吸出毒素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嘴吸吮,每吸一次后要作清水漱口。
(4)清创 伤口较深并有污染者,应彻底清创。将伤口作+或一切开,使残存的蛇毒流出;伤口冲洗的外用药有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及生理盐水。
(5)局部用药 应用胰蛋白酶2000~5000U加0.25%~0.5%普鲁卡因或蒸馏水稀释,作局部环封,能分解和破坏蛇毒。并尽早使用广谱解毒药膜蛋白酶。
2.尽早应用特效解毒药。
3.采用对症及支持治疗,包持呼吸通畅、补液、给与药物等,防治休克、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予以破伤风抗毒素及抗生素防治伤口感染。
(四)药物治疗
蛇毒的特效解毒药为抗蛇毒血清。
1.作用机制 抗蛇毒血清是用蛇毒免疫动物后,从动物血清中提纯的蛇毒抗体,有单价和多价两种。单价抗蛇毒血清对同类毒蛇咬伤有效,疗效好,多价则抗毒谱广,但疗效稍差。
2.抗蛇毒血清 及时应用,在受伤后2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一般应在受伤24小时内应用。在注射前要做皮肤过敏试验,遇有过敏反应,应脱敏注射。单价抗蛇毒血清1次用量为抗腹蛇毒血清8000U,抗蝰蛇毒血清5000U,抗五步蛇毒血清10000U,抗眼镜蛇、银环蛇毒血清10000U,抗金环蛇毒血清5000U,溶于5%葡萄糖盐水中,缓慢静注或静滴。病情严重者可用重复剂量。
3.用药注意事项 对症治疗时,凡出现神经毒表现,忌用中枢神经抑制药如吗啡、氯丙嗪、苯海拉明等以及横纹肌抑制药箭毒等。出现血液毒表现,忌用肾上腺素和抗凝血药如双香豆素和枸橼酸钠等治疗。
二、蜂类螫伤
在我国常见的蜂类有蜜蜂、黄蜂和马蜂。雌蜂的尾部有毒腺及螫针,螫针刺进人体将毒液注入。蜂类螫伤后应进行局部处理,出现过敏者要进行抗过敏治疗。
(一)中毒机制
蜂毒成分为多种酶、肽类、非酶蛋白质和生物活性胺(如组胺)的混合物,此外还含有蚁酸、神经毒素等。这些毒素进入机体,多引起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