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2014年度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篇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二新人教版第2套.docVIP

2013年度2014年度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篇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二新人教版第2套.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度2014年度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篇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二新人教版第2套

第一单元检测题(二)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单于(shàn) 折腰(zhé) 栖息(qī) 喧嚷(xuān) B.蓑笠(suō) 赣江(Gàn) 田圃(fǔ) 颤动(chàn) C.留滞(zhì) 丝缕(lǚ) 深邃(suì) 岑寂(chén) D.沉浸(jìn) 昏晕(yūn) 禁锢(gù) 襁褓(qiǎ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B.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综迹 C.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D.隐藏在荫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3.文学常识填空。(7分) (1)“秦皇汉武”分别指 和 ;“唐宗宋祖”分别指 和 。 (2)“风骚”原来指《诗经》里的 和《楚辞》中的 ;“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 。 4.阅读叶赛宁的诗歌《夜》的选段,仿写一段小诗,表达出你对夜晚的感受。(5分) 例句: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郑愁予的《雨说》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B.《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全诗意境优美而又广大深邃,是诗人的生命情感对大自然的敏锐的心灵感应,使读者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C.《夜》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全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安适、宁静的心境。 D.《星星变奏曲》是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运用夸张手法,以情景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的。 6.下面语段有四处语病,请改正过来。(4分)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①尽管我们很渺小,但应该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享晚年的保障;②对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③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一页。④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无数的美丽星球上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1)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蝈蝈与蛐蛐》,回答问题。(10分)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8.分析虫鸣的象征意义。(3分) 9.诗人以简约的诗句讴歌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由。(4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zsc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