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板块构造论
板块构造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板块构造学说)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地球板块结构
板块构造论(又称板块构造假说、板块构造说学或板块构造学)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现象而发展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分为六大板块(1968年法国勒皮顺划分),海洋和陆地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根据这种理论,地球内部构造的最外层分为两部分:外层的岩石圈和内层的软流圈。这种理论基于两种独立的地质观测结果: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
目录
[隐藏]
1 历史演进
2 古代大陆分布
2.1 前寒武纪
2.2 寒武纪
2.3 奥陶纪
2.4 志留纪
2.5 泥盆纪
2.6 石炭纪早期
2.7 石炭纪晚期
2.8 二叠纪
2.9 三叠纪
2.10 侏罗纪
2.11 侏罗纪晚期
2.12 白垩纪
2.13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
2.14 始新世
2.15 中新世
2.16 冰川时代晚期
2.17 现代世界
2.18 可能的未来世界
2.18.1 5千万年后
2.18.2 1.5亿年后
2.18.3 2.5亿年后
3 板块的运动及边界
4 地球板块列表
4.1 板块
4.2 小板块
4.3 隐没板块
4.4 古板块
5 资料来源
6 参看 编辑] 历史演进
1909年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地壳与地函的交界,即莫霍界面。
1913年古登堡发现了地函与地核的交界(即古登堡界面),地球具有分层的现象,且能具体说明分层的深度。
1915年大气学家伟格纳根据地质证据,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因缺乏飘移的动力来源而不被接受。
1929年英国地质学家霍姆斯相信大陆地壳下的热对流是造成大陆分裂和飘移的原因,首次提出聚合与张裂的想法。
1940年代,发现海洋地壳与大陆地壳的花岗岩岩质不同,其厚度仅七公里。
1954年日本地震学家和达清夫与美国地质学家贝尼奥夫发现连接海沟与火山岛弧底下的震源分布,有一项内陆倾斜的带状构造(贝尼奥夫带),为板块构造学说想法的先驱。
1956年澳大利亚国家学院的艾尔文等人测量陆地的古地磁发现,若回推磁极,大陆都历经长期漂移,且移动路径与魏格纳所描述十分接近。
1959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希森与地球物理学家萨普根据水深资料绘出第一张海底地形图,清楚显示了中洋脊与海沟。
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指出地函的热对流导致海洋地壳从中洋脊向外伸张,隐没于海沟,迫使大陆水平移动。板块学说于焉成形,由原本的水平移动思维进化成地球内部的运动影响地表的想法。
1960年代,得到陆地的古地磁逆转时间表,也认为中洋脊两侧交互出现的正反磁极,应为海洋地壳侧向生长造成。
现在:已经能够掌握全球各地海洋地壳年龄以及中洋脊扩张速率以及海沟隐没速率,我们可以标出板块的形状,分布以及移动速率及移动历史
[编辑] 古代大陆分布
(笔记:众所周知,地壳是包裹者地幔的,而地幔(如上图所示)中的外层多以岩浆为主,岩浆是一种溶液,而地壳为固体,那么就可以作一个这样的比喻:一块木板在水银上面做水平移动。在地球内部不断的脉动中(板块扩张学说中认为:地幔对流作用),那么“水银”也就会是运动的,这样就带动了水银上木板的移动,只是移动的速度慢,速度虽然很慢,但中终究是在移动。)(下载地球的构造、地球内部的构成)
三种不同的板块
1968年法国的勒皮顺根据各方面的资料,首先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有人在勒皮顺的基础上在大板块中又分出许多小板块,如在香港出版的会考教科书中学会考活学地理一书中将全球分为七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以及六个较小的板块--阿拉伯板块、菲律宾板块、胡安德富卡板块、科科斯板块、纳斯卡板槐、加勒比板块。
而环太平洋板块边界的板块活动最为活跃,故此地震作用和火山作用也最为频密。
板块实际上就是岩石圈,包含了地壳以及一小部分的上部地函(地幔)。因此板块没有“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的分法,只有依其成分组成命名为“大陆性的板块”与“海洋性的板块”。
[编辑] 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晚期超大陆和“冰室”世界(距今6亿5千万年前)
形成于11亿年前的罗迪尼亚超大陆这时开始分裂。前寒武纪晚期的世界与现在的气候十分相近,是一个“冰室”世界。
罗迪尼亚大约在7.5亿年前分裂成两半,形成了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
[编辑] 寒武纪
寒武纪:古生代的开始(距今5亿1,400万年前)
具有硬壳的生物在寒武纪第一次大量出现。诸大陆为浅海所泛滥。超大陆冈瓦那开始在南极附近形成。
巨神海(Iape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连市、沈阳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2012.5.25.doc
- [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 [大连教育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文科地理.doc
- [材料文献综述.doc
- [大连理工科技城项目调查问卷.doc
- [材料相关知识.doc
- [大连金石滩分析报告.doc
- [大部分2011秋经济应用文写作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doc
- [大量读写课题成果报告定稿.doc
- [香飘飘案例2.ppt
- “反内卷”系列专题之二:居民如何“反内卷”?.pdf
- “新秩序”研究系列三:“美丽大法案”,特朗普的放手一搏.pdf
- 5月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速5.4,集运远洋航线运价走势延续分化.pdf
- 5月全社会债务数据综述:资金空转难持续.pdf
- 6月行业信息回顾与思考:谈一谈消费行业以价换量的现状.pdf
- 有色金属行业锂产业链月度追踪:5月锂供需基本平衡,产业链整体累库速度放缓.docx
- 赞宇科技更新报告:新项目达产叠加盈利能力提升,公司进入成长新阶段.docx
- 债市阿尔法:浮息债全解,利率变局中的攻守之道.docx
- 中报业绩线索的交易思路.docx
- 中美普林格时钟7月资产配置月报:OBBB法案通过后,特朗普开始给各国写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