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实录程少堂..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实录程少堂.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实录 一、写在后面(但是放在前面) 程少堂 讲完这节课,随手写下几句“教后”: (一)这堂课无论是现场反响还是课后反应,都很好。讲课过程中的现场气氛当然是非常非常之好,用唐局长的话说是“迭起高潮”,听课老师当场说好的当然很多,我很感动也很感谢。课后还有老师发短信给我,比如深圳市骨干教师、龙岗区优秀青年教师、龙岗实验学校语文科组长陈理老师会后给我发来短信:“今天的课真好。还没有见过一位老师把说明文上得这么愉快的!”深圳市教苑中学特级教师陈继英老师不仅在大会上对我的课作了激qing洋溢的评点,晚上还发来短信:“今天是巅峰之作。热烈祝贺!”但是,肯定也会有老师不喜欢。这很正常。喜欢和不喜欢的意见我都会听。但是,老师们的喜欢和不喜欢都不会对我今后的公开课产生影响。 (二)对于不喜欢这节课的老师,我认真地说句玩笑话:你有不喜欢的权利,你可以继续不喜欢,永远不喜欢,可持续发展地不喜欢,但是我就要这么讲你也没办法是吧?2007年4月23日,我在“广东省2007年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研讨会”上(佛山),应省教研员邀请,评点了两位优秀青年教师的说明文公开课(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教授作为总评嘉宾也在台下听课),我在大会发言中说:“每一篇课文都有1000种教法,没有1000种也有100种吧?我给老师们出个招:假如有人评你的课,蛮横的说不能这样讲而只能那样讲,你可以毫不客气地回答他:我就要这样教,你能把我怎么着?我这样教犯法了吗?要不然你教一节给我们看看?” (三)我的课带有明显的先锋性。所谓先锋性,就是带有某种实验精神、反叛精神(但是我的反叛是有度的,是在语文规律范围内的反叛),带有某种挑战性,有悖于传统的教学欣赏习惯,会被一些教师所不接受。有人说程少堂的课就是“另类”的代名词,如果说这个“另类”的主要含义是先锋性与创造性,那我愿意接受这顶“桂冠”。实事求是地说,我的不少课不光在深圳“另类”,放在全国中语界也是“另类”的。我也继承前人和同辈人的优秀成果,但是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我的几堂影响很大的公开课,无论是《荷花淀》、《世说新语·咏雪》、《诗经·子衿》、《把玩诗歌——你是我的同类》、《荒原中的舞蹈:中国知识精英的精神困境与突围——离骚逍遥游的文化解读》(这一堂课因为录像有问题还没有整理出来),还是今天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都追求一种大格局大气象(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我绝对不模仿任何人。我鼓励一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模仿名师,但是作为教研员,我自己十分鄙弃模仿。我就是我,我的课绝不完美(谁又能完美?),但是追求让老师们产生“从来没听见有人这样讲过”的新鲜感受。自我表扬一下:就我这把年纪而言,能坚持讲公开课本就不易,能讲得这么另类这么先锋那更不容易是吧?先锋另类当然不能为师,我但开风气不为师。 (四)多位老师课后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他们认为我这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比5年前那堂产生重大影响的《荷花淀》还要好。对这种鼓励,我一方面表示感谢,一方面持谨慎的保留态度。不少老师之所以这样评价我这节课,我想,可能与大型公开课很少有人讲说明文,或者即使有人讲也讲得如同唐局长的评点中所说的——不是讲出语文味,而是讲出“嚼蜡之味”——有关。 (五)语文课究竟怎样教才能教出语文味?近七八年来,我对此一直在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几年前我曾把语文味概念的内涵初步界定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但是我一直认为,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体验人生的地方。好的语文课,应该有人的体温,有灵魂的冒险,有对语言独特的敏感,它既是对文本世界的阐释和发现,也是对自我、对存在的反复追问和深刻印证。无论是《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千古文人世说梦——世说欣赏:以世说新语·咏雪为例》、《用优美的汉语描绘优美的人性——诗经·子衿欣赏》、《把玩诗歌——你是我的同类》、《荒原中的舞蹈:中国知识精英的精神困境与突围——离骚逍遥游的文化解读》,还是今天的《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细读》,我一直都在进行着一种探索: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人生融入课堂,融入教学过程。我力求让我的语文课堂成为这样一种例证:一堂好课需要教师倾注整个灵魂的力量来进行,一堂好课在教学过程后面活跃着一个丰富、有力的灵魂。抽离了这个灵魂现场,语文教学是单调的、僵死的,它所创造的,也必定是一个没有智慧和生命的干枯世界。一堂有语文味的好课背后应该站着语文教师这个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语文教师都不仅仅是讲课文,实际上某种程度上是在讲自己。一句话,课即人,好课都是从胸襟中来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