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咯血中医诊疗方案
咯血
喉部及喉以下的呼吸道或肺组织的任何部位出血,经喉头、口腔而咯出称为咯血(hemoptysis)中医又称咳血。此症应排除鼻腔、咽和口腔部的出血。
常见病因
(一)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肺结核、肺炎、肺脓疡、肺吸虫病、肺包虫病、肺阿米巴病等。
(二)肿瘤:支气管肺癌、肺血管瘤、肺部转移癌。
(三)血管性:如肺栓塞、肺动静脉瘘、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胸主动脉瘤侵蚀气管或支气管、肺血管炎、坏死性结节样肉芽肿、结缔组织疾病、肺出血、肾炎综合征、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二尖瓣狭窄、左心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房或室间隔缺损)。
(四)外伤:异物所致肺部创伤、肺组织挤压伤。
(五)出血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
(六)其他:尘肺、肺泡蛋白沉淀症、支气管结石、气管或支气管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咯血原因,可将咯血归类分为
1.呼吸系统疾病
(l)感染性:以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为最常见,次为肺脓疡、肺炎、肺真菌病、肺吸虫病、肺包虫病、肺阿米巴病。
(2)非感染性:支气管结石、肺囊肿、矽肺、支气管肺癌、肺部转移癌。
2.循环系统疾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症、肺梗塞、肺动静脉瘘。
3.全身性疾病: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气管或支气管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学认为咯血原因有三:一为热邪所致,无论虚热或实热,皆因热邪伤及络脉而咯血,或热毒炽盛、迫血妄行;二为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血不循经而致外溢;三为因跌打损伤,金创致伤,血瘀阻塞络脉,离经之血失其常道而咯出。
临床思维
(一)辨外感内伤:咯血可分外感咯血及内伤咯血,两者在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等方面各不相同,应注意辨识。外感咯血病程短,起病较急,初起均有恶寒、发热等表现;内伤咯血则病程长,起病缓,均有脏腑、阴阳、气血虚衰或偏盛的表现。
(二)辨属火属虚:咯血虽可分外感及内伤两类、病机则有属火属虚之别,故应辨明火之有无及属虚属实。咯血由火热熏灼肺络引起者多,但火有虚实之别,外感之火及肝郁之火属于实火;阴虚火旺之火则为虚火。属虚者多为内伤所致。虚有阴虚及气虚,阴虚则火灼肺络,气虚则不能摄血而导致咯血。
(三)诊断要点
1.排除口鼻咽部出血。
2.鉴别呕血与咯血:重点是血的颜色,咯血鲜红,呕血暗红或咖啡色;咯血因从气管咳出常带气泡,呈碱性反应;呕血常含胃内容物,呈酸性反应。
3.确定咯血后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X线胸部透视及平片等考虑病变部位,性质及可能的病因。
4.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对可疑病例进行针对性实验室检查及仪器检查,如经痰查癌细胞、阿米巴原虫、肺吸虫卵、真菌;流行性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检查;心电图、B超检查;X线断层摄影、CT、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碘造影;骨髓像及凝血机制检查以及免疫功能检查等。
治疗方法
(一)中医应急治疗
1.三七粉3g,每日3次,日服。
2.云南白药1~2g, 每日3次,口服
3.止血散(三七、云南白药、花蕊石各等分)3~6g,每日3次,口服。
4.大黄醇提片3g,每日3次,口服。
5.生脉针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30~5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l~2次。适用于阴虚和气虚所致的咯血。
(二)辨证论治
1.阴虚火旺:症见咯血鲜红,反复发作,咳嗽痰少,低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唇干,舌红、脉细而数。治宜滋阴清火,方用沙参麦冬汤合茜根散加减,或百合固金汤加减。
2.肝火犯肺:症见咯血鲜红,甚从口涌出,咳而气逆,胸肋引痛,或烦躁易怒,口苦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肺、凉血止血,方用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3.热毒壅盛:症见身热头痛,咳嗽咯血,量多色红,面赤唇干,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清热润肺、凉血止血,方用清心凉膈散加减。若热毒炽盛者,可选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4.气虚不摄:症见痰中带血,色淡量少,迁延缠绵,气短难续,面色苍白,体倦乏力,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脉虚乏力。治宜益气摄血、健脾养血,方用拯阳理劳汤加减。
5.脉络瘀阻:症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毛发不荣,咯血紫暗,胸痛,舌暗红或紫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治宜先泻火止血,方用泻心汤合十灰散,后桃红四物汤加减,虚脱者用独参汤。
咯血的中医治疗,与血证一样,应掌握三大要点:①澄源、塞流为先。如热迫血妄行,当先凉血安营;若属血瘀,则当活血行瘀。②活血当治气。气为血帅,治血先治气,气滞当行气化滞,虚则宜补气摄血。③治血应治火。实证泻火,釜底抽薪,火去则营自安,虚证宜滋阴降火,虚火降则血自止。
(三)西医治疗原则
停止出血、预防气道阻塞:维持患者生命功能,这3点对咯血病者的治疗是极其重要。
1.常规处理
(1)镇静和休息:少量咯血,如痰中带血,不需特殊处理,适当减少活动,给予对症对因处理;中等量的咯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