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汉代少数民族地区的考古
第五章 汉代少数民族地区的考古
战国秦汉时期,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华夏——汉族先进的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下,各族的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发展。以华夏——汉族为主体的各族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也进一步密切了。当时中国境内除华夏——汉族外,还有匈奴族、东胡族、西域各族、越族、“西南类”各族以及其它少数族。这些少数族的生活和斗争,是本时期劳动人民绚丽多彩的历史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匈奴族
解放前,在古玩市场上能看到一些北方古代游牧为主民族的文物,诸如:有特殊风格的青铜兵器、工具和以动物图象为主的饰牌等,这些物品被称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或北方青铜器。
解放后,发现了不少古代游牧民的墓葬,上述的青铜器也发现不少,这些青铜器呈有北方民族所喜爱的形式和内容,能充分反映草原游牧民的经济生活,故能流传之远之广,而或为北方民族的文物共同特色。
有些古墓,我们研究的还很不够,不能肯定期族别。
战国前期的遗存民现较多,其中以1973年在内蒙古杭锦旗桃红巴西拉发掘的七座墓和内蒙古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呼鲁斯太发掘的三座墓最为重要。
这一时期的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无葬具死爷身肢,头向北,多殉马头,出土遗物以铜器为主,有兵器,工具、马具和饰品,还有金器及粗糙的陶罐或陶碗,这些出土遗物带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征,和中原文化,东胡文化有显著差别。短剑系直刀,剑格突起,柄首呈双环形或相对的兽头,鸟头形。铜刀系弧背凹刃,柄端有孔。装饰品种繁多,尤以环、扣联珠形饰、兽头形饰、动物纹饰牌为代表的小型青铜器最为典型。铜器上的动物纹样也很有特点,并出现了长方形透雕铜饰牌。铜戈、铜斧、铁刀、丝织品残迹等,显然是来自中原地区的产品,说明北方地带的古代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在经济文化方面的紧密关系。
战国晚期以西沟畔,阿兽柴登、玉隆太墓葬为代表。这时期的墓葬形制、葬俗和随葬品与前期造存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文化内涵上有明显的继承关系。但是也有新的变化及发展。如青铜短剑,双环或双兽头相向的柄首变为双兽头号相连成环形或单环形,有的剑格微翅。装饰品种类出现了金饰牌,是很有价值的艺术品。圆雕动物造型也富有代表性,它们通常装饰仪仗头或轴头。有些是单独的动物造型,有马、牛、羊、鹿、羚羊、鹤、鸭、刺猬等。
阿鲁柴登和西沟畔2号墓出土成批的金器,阿鲁柴登出土的鹰形金冠,不公是艺术的结晶,而且是权力的象征,这些墓的墓主,显然是属于部落酋长或君王之墓。
西沟畔2号墓有九汉字刻款的金饰牌和银节约。“一斤五两四朱少半”、“一斤二两甘朱少半”、“二两二朱”、“故寺豕虎三”。显示出匈奴部落与中原各诸侯国间的关系更趋密切。
两汉时期的匈奴遗存不多,只有西汉初年的西岔沟、客省庄和东汉末年的上孙家寨之处墓葬。
西岔沟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盛行殉葬马头的习俗。出土遗物以铁制兵器和马具为主。其中铜柄铁剑、金丝或银丝的穿珠扭环饰品,各种动物纺透雕带饰和涂朱磨光陶壶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铜柄铁剑有两种类型,一种柄首呈双乌回首状,这是战国时期所谓“触角式”铜剑的发展形式;一种柄首作柱状,穿有七八个铜环,震之发响。青铜透雕带饰发现二十余件,当是腰带上的饰件,有的表面镀金,图案有双牛、双马、双羊、双驼及犬马、犬鹿、鹰虎相斗形,还有表现骑马出征、骑马战士捉俘虏等社会生活的场面,心脏用各种兽角、兽首、兽足构成的富有变化的几何图案。陕西长安县客省庄140号墓出土的双人角牛纹长方形透雕带饰各现金件,具有典型的匈奴文化的特点。
1977年在表海大通上孙家寨的一墓内,发现一件方铜印、阴刻篆文“汉匈奴归义亲汉长”八客观存在,与新疆沙雅出土的“汉匈奴归义羌长”铜印类似。这是一世纪,匈奴归分裂后,南匈奴入居中原,逐渐和汉文化相融合的例证。
在蒙古诺颜乌拉发掘了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的匈奴贵族墓葬。墓有封土,四周常有列不,封土下有斜坡墓道的大型木椁墓室,一般前后二室/椁室地面铺毛毯,壁上挂着毛质或丝质的织物,象征着匈奴贵族帐蓬的布置。丧幡常和裹在丝带内的发辨共出,当时显然的割发致哀的习俗。还有牲畜随的葬的习俗。还有金银、玉饰、镜、漆器等。漆器中的耳杯底带“上林”题字,推测是汉代朝庭的赐品。
在蒙古和苏联西伯利亚镜内,曾发现十余座匈奴古域。有住室、冶铁作坊遗迹,显然是受到了汉朝文化的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匈奴人内迁后,把养马技术传入中原,骆驼的繁殖,成为得力的和漠运输运输工具。
参考资料
①桃红巴拉的匈奴墓》,《考古学报》,1976年1期。
②《呼鲁斯太匈奴墓》,《文物》、1980年7期。
③《西沟畔匈奴墓》,《文物》、1980年7期。
④《内蒙古阿鲁柴登发现的匈奴遗物》,《考古》、1980年4期。
⑤《内蒙古准格尔旗玉隆太的匈奴墓》,《考古》、1977年2期。
⑥《匈奴西岔沟文化“古墓群的发现》,《文物》、1960年8期、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docx VIP
- 吉尔认知负荷模式下浅谈听力与口译.doc VIP
- 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长郡二十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热演练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3年温州医科大学公共课《C语言》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 2025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1套.docx VIP
- 钢笔楷书字帖-偏旁部首.pdf VIP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填空版).pdf VIP
- 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长郡二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热演练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VIP
- 2024《施工组织设计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300字.docx VIP
- 名著阅读《小英雄雨来》 导读课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