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AJXS贴吧JXS经验《等级教程妇女权益保障法》中确百度百度百度.
《妇女权益保障法》中确立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
1992年10月1日实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虽注重对妇女人身权益的保护,但配偶间的家庭暴力,特别是尚未构成犯罪的人身施暴行为在一定范围内仍严重存在,而妇女是配偶间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此外,对妇女人身权益以性骚扰等形式的侵害也愈发严重。我国是联合国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缔约国,应履行国际义务,制定、完善法律制度以切实保护妇女的合法人身权益。首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也进一步突出了对妇女人身权益的保护。如何在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对妇女合法人身权益的保护,遏制不法侵害行为的出现,笔者认为,在《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中引入英美法系侵权法中特有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发挥这一制度的特殊价值功能,有利于遏制不法行为的产生,有利于完善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制度构建。
一、演化: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惩罚性赔偿(punitive damages or vindictive damages),又称惩戒性赔偿(exemplary damages),是指在侵权案件中,侵权行为人恶意实施该行为,或对行为有重大过失时,以对行为人实施惩罚和追求一般抑制效果为目的,法院除了判决侵害人向受害人支付补偿性的损失赔偿之外,还判决侵害人向受害人支付一笔赔偿金,主要用以对侵害人进行惩罚和防止侵害人和其他人再犯类似行为。惩罚性赔偿是英美法系国家在侵权行为法领域普遍设立的一种制度,理论上较为一致,它源于古代法,在《古埃及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如果一个人杀了或卖掉他从别人那儿偷来的一头牛或一只羊,他就要赔偿人家五头牛或四只羊。”Ronald A.Brand,Punitive Damages and the Recognitoin of Judgements,43
Netherland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145(1996).《汉漠拉比法典》中也有相似的规定,此后它在英国法中得到了发展。英国1763年的Wilkes诉Wood案可能是最早有记载的赔偿额超过实际损失额的判例。该案原告Wilkes的住所遭到官府的搜查,他对搜查令的合法性提起诉讼。法官在给陪审团的指示中指出赔偿不仅要能补偿受害人的损失,而且还要起到惩罚侵害人和防止今后发生此类行为的作用。英国上议院的第一个惩罚性赔偿判决是在它于1964年审理的Rookes诉Barnard案中作出的,从而确认了英国法院作出惩罚性赔偿判决的权力,英国的做法使英联邦国家和美国纷纷效仿。在美国,虽然学者对于惩罚性赔偿制度有过争议,但最终它在美国法院的判例中得到了肯定。美国最高法院在1852年审理的Day诉Woodsworth案判决中指出:”我们知道有些学者对于这个原则是否适当提出质疑;但是如果一个世纪以来此类判决的不断出现可以被认为是对法律的最好证明方式的话,那么这个原则的存在毋庸置疑。David W.Robertson,Punitive Damages in American Maritim Law,28 Journalof Maritime Law and Commeree 86-87(1997).17世纪至18世纪,惩罚性损害赔偿主要适用于诽谤、诱奸、恶意攻击、私通、诬告、不法侵占住宅、占有私人文件、非法拘禁等案件。自19世纪以来,惩罚性损害赔偿的功能转向制裁和遏制不法行为,而并不在于弥补受害人的精神痛苦。19世纪中叶,英美国家已开始普遍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惩罚性赔偿不仅适用于侵权案件,而且也适用于合同案件。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不合格的商品导致对消费者损害的案件也频繁发生。由于大公司财大气粗,对于消费者补偿性的赔偿难以对其为追逐赢利而制造和销售不合格甚至危险商品的行为起到遏制作用,惩罚性损害赔偿遂逐渐适用于产品责任,同时赔偿的数额也不断提高。
在大陆法系看来,惩罚性赔偿实际上是一种私人罚款,是对民事违法行为的惩罚措施,它与私法的补偿性质不相容;如果允许在私法领域中对民事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就会混淆公法与私法之间的界限。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4期,第67页。但大陆法系国家并未因此而拒绝惩罚性赔偿制度,如对外国法院作出的惩罚性赔偿,普遍采取有条件地承认与执行态度,它们认为对明显表现出补偿性的惩罚性赔偿判决应予承认和执行;对公共秩序原则的适用应考虑案件与本国的联系等等。有的大陆法系国家(地区)还直接在法律中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当然也限制了适用范围。如我国台湾地区法律在民事特别法《公平交易法》中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原则,《公平交易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事业违反本法之规定,致侵害他人权益者,应负损害赔偿责任”;第三十二条规定:法院因前条被害人之请求,如为事业之故意行为,得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