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崇德尚义.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崇德尚义

(二)崇德尚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和精神生活不断拓展的渐进过程。   原始初民为了生存,相互扶持,依*集体的力量,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展开了艰辛的拼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随之诞生,由此而形成的利益集团在利益的驱动下,相互间开始了勾心斗角的掠夺争战与搏杀。   时代的需求,让人类理性的光辉———道德的思想,也在这血与火的交织中,落地生根。   中华民族道德的思想源远流长,是人类最早施行道德教化的民族之一。   据上古典籍《尚书》记载,帝尧时代中华民族就已经开始了道德教育。   “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为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契是帝尧时代主管教育的一名官员,这是帝尧与契之间的对话。意思是:契呀,百姓之间不相亲,社会中的人伦关系不合协,你要认真地实施教化,让他们慢慢地变得好起来。这应该是中国历史典籍中,实施道德教育的最早文字记载。由此,人们各种野蛮陋习渐渐改变,人际间的矛盾冲突得以缓和,帝尧也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德行高尚,可与上天比美的一代圣贤君王。   汉字的“德”字,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在德字的古字形中,两旁的双立人代表的是“道路”,中间是一只眼睛,它以象形的组合告诉人们,要做到有德,就应该睁大眼睛,认清道路,万不可误入歧途,丢弃德行。   在后来周初的钟鼎文里,德字下面又多了一颗“心”。这不是古人多此一举,而实在是独具匠心。它告诉人们走正道,不仅需要睁大眼睛,更应该用心去思考,去辨别,才能保持德行完美,无愧于心。   汉代的《说文解字》认为:古代的“德”字和“得”字是相通的。德,是说通过自身修正,养成高尚德行,“内得于已”;同时还要德施于人,使众人得益,这就是“外施于人”。   一个“德”字的逐渐演化,凸显出中华民族对“德”的追求和深遂的思想含意。   德字易写,立德不易。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集团,乃至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盛或衰,或起或落,或褒或贬,或笑或骂,都与“德”字相关。一个“德”字,度量着古往今来世间的万人万事。   奴隶制时代,应当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安阳小屯发掘的祭祀坑内,数百具尸骨,在重见天日的静默之中,无言地倾诉着殷商帝王的荒淫与残暴。   殷末无德暴君纣王,传说荒淫无度,暴政酷刑,无所不为,最后弄得天怨人怒,武王起兵伐纣,殷朝奴隶倒戈,逼得他最终自焚于鹿台之上。临死前他曾大呼:为何天不佑我!他哪里知道,倒台的原因与天无关,实在是无德所致。即便世间真的存在天的护佑,以天地之道,也只护佑那些有德之君,积德之身,厚德之政。所以到了周王朝,周公对成王的教诲便成了“明德慎罚”、“敬德保民”、“以德配天”。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向我们演绎了这样一个事实:立德,是古人为人处世的第一件大事;同时,帝王之德、执政者之德与国家之德乃至社会之德、民众之德,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的德行整体,其中帝王之德与执政者之德当是众德之要。而一旦此德与民德相悖,便会出现民心涣散,社会动荡,以至政权风雨飘摇的境况。由此,以民为本的“贵民”思想,便成了帝王之德,执政者之德最重要的组成部份。   “德治”思想的集大成者,当推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他一生致力于弘扬西周以来的道德文化传统,努力寻找治国平天下的道路。他十四年颠沛流离,宣扬“德治”和“仁政爱民”思想,周游于列国。虽然他生不逢时,到处碰壁,可是他思想的光辉,却洞烛百世,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世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另一位儒家代表人物孟子,面对兵荒马乱的社会,也曾用他的道德仁义思想游说各国君王。   一次,孟子问齐宣王:“如果有人把妻儿托给朋友去远行,回来后却发现妻儿在挨饿受冻,他该怎么办?”齐宣王说:“应该和他绝交。”孟子又问:“如果管刑罚的官吏管不好下级,该怎么办?”齐宣王又答:“撤职!”孟子再问:“如果一个国家治理不好,又该怎么办?”齐宣王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不敢再答了。   孟子的意思很清楚,国君的任务就是实施仁政,管理好国家,为天下百姓谋求利益。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那他最终将被人民所唾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的话,代表了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   历史典籍《左传》,在德治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理念。所谓“立德”,对国家社会来说就是树立道德规范,弘扬道德榜样,德化社会;对个人来说则是修身养性,怀德于心,施德于人。所谓“立功”,就是为国家兴旺、社会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建功立业。所谓“立言”,就是著书立说,传播真理,让至真至善至美的东西流行于天下。   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有无数的思想家、政治家和仁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ufug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