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技术与应用2016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汇总大全分析.doc

物联网的技术与应用2016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汇总大全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联网的技术与应用2016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汇总大全分析

物联网的技术与应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汇总大全 1.1概念 物联网被业界普遍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引领世界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但是目前,物联网还没有一个精确公认的定义。首先,关于物联网的理论体系学术界还在研究中,对其本质的认识还有待深入;其次,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无线传感网都密切相关,不同领域的研究者理解和认识物联网的立足点各异,尚未达成完全共识。以下列举了一些权威机构对物联网的定义:   维基百科中关于物联网的定义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国际电信联盟(ITU)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欧盟第七框架下RFID和物联网研究项目组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定义为基于标准的和交互通信协议的且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在物联网内物理的和虚拟的“物件”具有身份、物理属性、拟人化等特征,它们能够被一个综合的信息网络所连接。   此外,还有两个经常与物联网相提并论的概念:M2M和CPS。M2M是MachinetoMachine的简称,即“机器对机器”,也有人理解为人对机器(Manto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toMan)等,旨在通过通信技术来实现人、机器和系统三者之问的智能化、交互式无缝连接 。M2M通信与物联网的核心理念一致,不同之处是物联网的概念、所采用的技术及应用场景更宽泛。而M2M则聚焦在无线通信网络应用上,是物联网应用的一种主要方式。   CPS是Cyber Physical System的简称,常被译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或人机物融合系统。CPS是一个综合计算、网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通过3C技术,即计算(Computation)、通信(Communication)和控制(Control)的有机融合与深度协作,实现大型工程系统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通过计算、通信与物理系统的一体化设计,以使系统更加可靠和高效。美国总统的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PCAST)在2007年8月发布的咨询报告中,明确建议把CPS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研究投入最高优先级的课题,由此启动了美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CPS研发热潮。   对照物联网和CPS的定义,可以认为CPS是物联网的专业称呼,侧重于物联网内部的技术内涵;而物联网是CPS的通俗称呼,侧重于CPS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专业角度看,CPS提供了物联网研究和开发所需的理论和技术内涵;从应用角度看,物联网提供了CPS未来应用的一个直观画面,更加适合于普及CPS方面的科学知识。物联网与CPS是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融合的不同侧面。   虽然上述对物联网及其相关概念的描述不尽相同,但是综合起来,不难发现物联网的三个基本特征,即物理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通俗地说,就是物联网上的每个物件可以被寻址,每个物件都可以通信,每个物件都可以被控制。如果说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系统的融合,那么物联网则进一步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融合,使人类对物理世界具有更透彻的感知能力、更全面的认识能力和更智慧的处理能力。 1.2起源与发展   物联网智能感知和计算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泛在计算的提出。泛在计算,或称为普适计算或环境智能,由前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马克·维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他认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计算和环境融为一体,而计算机本身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在泛在计算环境中,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而这个过程是在计算设备的帮助下高度自动化完成的。   物物相连的理念可以追溯到1995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一书。比尔·盖茨在书中设想了物联网时代的部分场景,但是受限于当时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那时的物联网概念仅限于物流追踪和优化物流供应链。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

文档评论(0)

44111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