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立摆建模与控制终结报告(最终版)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倒立摆建模与控制终结报告(最终版)解析

目录 1 实验一:根轨迹方法控制实验 2 1.1 根轨迹校正 Simulink 软仿真 2 1.2 根轨迹校正硬件在环实时仿真 3 1.3 思考题 4 2 实验二:频域响应方法控制实验 6 2.1 频域响应校正 Simulink 软仿真 6 2.2 频域响应校正硬件在环实时仿真 7 2.3 思考题 9 3 实验三:极点配置方法控制实验 12 3.1 极点配置 Simulink 软仿真 12 3.2 极点配置硬件在环实时仿真 13 3.3 思考题 16 4 实验四:摆杆的自动起摆 16 4.1实现思路 16 4.2 实验验证 16 5 实验总结 17 倒立摆建模与控制 :根轨迹方法控制实验 模型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设计的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1.1 根轨迹校正 Simulink 软仿真 建立好倒立摆闭环控制系统的Simulink模型如下所示 图1.1 倒立摆根轨迹校正Simulink软仿真模型 在摆杆角度施加0.05 弧度信号,观察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的阶跃响应曲线如下所示0.05 弧度信号后的阶跃响应图上可以得出稳态值峰值超调量 满足设计要求 1.2 根轨迹校正硬件在环实时仿真 将设计好的的开环传递函数 控制器模块“Controller K(s)”,得到的在环仿真模型如下所示 图1.3 倒立摆根轨迹方法控制系统硬件在环实时仿真模型 系统稳定后,0.05 弧度信号得到的阶跃响应曲线如下所示 图1.4 在环仿真施加0.05 弧度信号后的阶跃响应 测得稳定值,超调量,调整时间,基本满足符合要求。 软仿真的结果相比峰值均有所,和调整时间均有,应该是由参数误差的,软仿真毕竟是理想情况,和仿真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1) 试分析你设计的控制系统的静态误差。 答:对于给定的输入量,关于输入量的的静态误差只取决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设位置误差系数为 对于单位阶跃函数 即 静态误差为 你能设计一个控制器K(s),使得校正后系统稳定且满足调整时间 t s ≤1s (2%的误差)、超调量σ≤30%的瞬态性能指标,同时满足位置误差常数K p ≥3的静态误差要求吗?(给出设计步骤和软仿真结果。) 答:K p为-2.2173,与要求的3绝对值相差不是很大,但符号是反的,而调整时间和超调量的要求比较宽松,因此可以考虑将超前直接增加超前校正装置的增益Kc来实现。 取Kc=150,则 满足要求。 从根轨迹图上找出新的主导极点如图: 图1.5 1.3思考题根轨迹图 进行软仿真如图: 图1.6 1.3思考题软仿真模型 得到阶跃响应如图: 图1.7 思考题软仿真阶跃响应,符合要求。 2 实验二:频域响应方法控制实验 倒立摆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用频率响应方法的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2.1 频域响应校正 Simulink 软仿真 建立系统的Simulink软仿真模型如下所示 图2.1 倒立摆频率响应方法Simulink软仿真模型 在摆杆角度施加0.5弧度信号,得到的阶跃响应曲线如下所示 图2.2 软仿真摆杆角度施加0.5弧度信号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实验时测得稳态值为,超调量调整时间位置误差系数调整时间 将设计的的传递函数输入模块,得到在环仿真模型如下所示 图2.3 倒立摆频率响应方法控制系统硬件在环实时仿真模型 在摆杆角度施加0.5弧度信号,得到的阶跃响应曲线如下所示 图2.4 在环真摆杆角度施加0.5弧度信号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测得静态误差系数调整时间静态误差系数仿真,调整时间略大2.3 思考题 (1) 你能运用频域响应法设计控制器K(s),使得校正后的倒立摆系统稳定且满足静态位置误差常数K p ≥20 ,相角稳定裕量γ ≥50°吗?(给出设计步骤和软仿真结果) 由预习报告可知,该系统需要超前校正。 ①满足静态位置误差常数KP的要求 超前校正的传递函数为 在之前的系统传递函数的基础上增加比例系数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则 做出的波特图 图2.5 2.3思考题波特图 从的波特图可以看出,相角裕量为的,所以需要提供的超前角为为了留有余地,最大提前量暂, 则 从图上可以看出剪切频率 带来的增益 由 得 所以 ③验证是否符合要求 校正后系统的: 图2.6 思考题校正后波特图 可以看出,的相角裕量约为8°,设计要求 作出校正后的奈奎斯特图如下所示: 图2.7 2.3思考题校正后奈奎斯特图 从奈奎斯特图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