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背景1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安石变法背景1解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了解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由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出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运用图例分析、问题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推动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材分析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的第一课。选修一是以改革为主题,介绍了中外古今重大改革事件。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王安石变法,详细讲述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中心内容,结果及其影响。《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主要讲的是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与第二课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感受北宋初期的历史现状,更加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方向,理解变法的历史意义。这一课结构严谨,从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庆历新政三个方面反映北宋社会危机四伏,也反映王安石变法的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的基础,对本单元下面课程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教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资料和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问题式教学法:通过学生寻找答案回答问题,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加强学习的兴趣。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小组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结构图 * 主讲人:董艳 位于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 范仲淹:(989 -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曾任枢密院枢密使,积极主张对辽、西夏用兵,整顿北宋吏治。失败后与欧阳修等被贬官。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范仲淹 (989—1052)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真宗 997-1022 仁宗 1022-1063 英宗 1063—1067 神宗 1068-1085 哲宗 1085-1100 徽宗 1100-1125 钦宗 1125-1127 北宋统治 澶渊之盟 狸猫换太子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北宋时期中国形势示意图 内忧外患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2.民族矛盾的激化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 1.北宋初期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是什么? 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战事连年、灾害频繁 ①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②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却很少交纳赋税,富者有田无税、贫者产去税存,中小农户的赋税沉重。 ③与少数民族战争不断,加重人民负担 ④灾害频繁 北宋初,农民起义频繁 王小波、李顺起义 探讨:以往的农民的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的后期,如两汉、唐朝,而北宋则在一开始时,阶级对立就十分突出,这又是什么原因? 汉唐:是在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统治政策,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再加上纵容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 2.民族矛盾的激化 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979年攻辽,爆发了高梁河之战,986年再次攻辽,爆发了雍熙之战,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两度征辽失败,改为以守代攻的战略。 1040~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双方伤亡惨重,财力损耗巨大,不得不议和罢战。 澶渊之盟 澶州大战 1004年,辽军(契丹族)在举攻宋,直抵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取得胜利,但皇帝急于求和,1005年双方议和,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每

文档评论(0)

wbjs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