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课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分析
多角沿釜(fǔ):高22厘米,口径10厘米。 * 长江中下流:气候温暖潮湿,干栏式房屋利于通风、防潮、防兽。 * 黄河流域:冬较冷夏较热,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 * 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 据《白虎通》记载: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耒 lěi 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耜 sì 原始翻土农具“耒耜”的下端,形状像今的铁锹和铧,最早是木制的,后用金属制。) 神农与伏羲 1、原始农业产生的时间: 2、原始农业产生的过程: 3、原始农业的粮食作物: 距今1万年左右 在漫长的生存实践中,先民们发现了植物籽粒能发芽结果的现象,尝试种植,还将一些吃不完的野兽圈养起来,原始农业就这样逐渐产生。 不同的环境提供不同的作物,在中国北方率先栽培的是粟,南方则是水稻。 大地湾遗址一期出土的炭化稷标本 河北武安磁山遗址 我们的祖先先由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 1、村落的出现 农业产生要求定居生活,便出现了房屋的建造,用以保护自己和家畜,贮藏粮食,抵御野兽和敌人,他们又把房屋建在一起,在外面挖壕沟,建围墙,最早的村落就这样出现了。 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村落主要遗址的分布 浙江余姚 河姆渡遗址 山东泰安 大汶口遗址 陕西西安 半坡遗址 原始农耕文化村落早期代表 2、半坡遗址 距今时间: 分布地点: 距今约六千年 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黄河流域) 生产、生活状况: 活动时间 约6000年前 活动区域 陕西西安半坡 半坡原始居民 陕西西安半坡村原始社会聚落遗址 石磨 炭化的粟和菜籽 骨锥 磨制石器 半坡原始居民开始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用石铲、石刀等工具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种植粟(sù)、麻和蔬菜(农业方面表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植粟的国家。 人面鱼纹彩陶盆 鱼纹彩盆 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狗、羊、(黄)牛、鸡等家畜(畜牲业方面表现)。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纺织麻布,改善了生活。能制造各式各样的陶器(手工业方面表现),专门用来取水的尖底瓶独具特色。彩陶在红底上绘各种生动图案,美观实用。有些还有刻画符号。 (汲水器) 尖底陶瓶 陶纺轮 半坡已制造彩陶, 并且出现了文字雏形 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已经会纺线、 织布和制衣。 动脑筋:半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子? 名称: 原因: 半地穴式建筑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沙,又可以取暖。 3、河姆渡遗址 距今时间: 生产、生活状况: 分布地点: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 (1)最早种植水稻 (2)使用磨制石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3)烧制黑陶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4)饲养家畜(猪、狗、水牛等) 活动时间 约七千年前 活动区域 浙江余姚河姆渡 河姆渡原始居民 浙江省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于1993年5月落成开放,由前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四明山北麓,西距余姚市区24公里。石器经过磨制,属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 骨耜 缠藤骨耜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骨器,一般是用水牛等大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制成。有耒(lěi 杈)、耜(sì 锹)、锄等,加工已相当细致。有的骨器上凿有孔和槽,便于装配把柄。 出土炭化稻谷 多角沿釜 (炊具 相当于现在的锅) 河姆渡原始居民从事原始农业生产,在湖泊和沼泽边种植水稻。在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炭化稻谷、稻叶和稻杆的堆积。 石磨盘和石球 (稻谷加工) 陶灶 陶猪 刻画猪纹黑陶钵 河姆渡原始居民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为便于通过河流湖沼,他们用木头制成简陋的小船。在遗址中发现了木质的船桨和陶质的微型舟。许多资料表明,采集和渔猎在他们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小陶舟 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想象图 河姆渡地处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绍(兴)平原的边缘。约7000年前,这一带雨量充沛,气候湿热,有许多湖泊和沼泽。干栏式的建筑,房屋稳定牢固、通风、防湿。 河姆渡遗址的榫(sǔn)卯mǎo建筑构件 榫 卯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草编残片 用于干栏式建筑铺垫地板 多角沿釜(fǔ):高22厘米,口径10厘米。 * 长江中下流:气候温暖潮湿,干栏式房屋利于通风、防潮、防兽。 * 黄河流域:冬较冷夏较热,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九年级上学期英语开学第一课(追逐梦想)课件(课件ppt).pptx VIP
- 沪发改投(2012)130号文.docx VIP
- 2023年01月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招聘系统运维及研发岗编外人员(劳务派遣)模拟卷(二).pdf VIP
- 具有双发射的新型萘酰亚胺染料的设计合成与基础性质研究.docx VIP
- 中文说明书-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FA-150 .pdf VIP
- FA150古野AIS中文操作说明书.pdf VIP
- 初中八年级全套体育教案(共36课).docx VIP
- GB50709-2011 钢铁企业管道支架设计规范.pdf VIP
- 压力性损伤护理与管理能力提升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洞察及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