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地域形态与内部地域结构分析
第七章 城市地域形态与内部地域结构 一、城市地域 城市地域:从理论上讲就是指城市落在地表上的实际范围,它是城市各项活动赖以开展的空间场所. 现实中的城市地域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指标(如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土地利用状况及社会经济联系等)对理论上城市地域所作的人为划分. 城市地域范围并非一成不变,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它表示一种静态位置关系;在较长的时间内,它表示一种动态演化过程。 城市地域形态,是指城市地域的轮廓形状,它是城市物质实体在空间上的投影. 城市形态,包括城市的地域形态(外部形态),城市的地域结构,城市的建筑形态,城市的社会、文化景观. 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 是在城市发展的各种动力作用下形成的。五种动力: ①对磁心的向心力;②沿交通线发展的轴向力;③外部吸引力(城市离心力);④用地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力;⑤人为因素的改造力。 城市地域结构:指城市职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配置及组合状况,即城市的各种功能分区或城市用地在地域上的排列和组合关系。它是由城市职能上的分化带动地域上的分化造成的。 早期的城市地域结构→工业革命之后城市→二战后城市→60年代之后 二、城市地域形态类型 (一)团块状城市 这是在城市对磁心的向心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地域形态。 特点: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延展,城市地域形态呈团块状,一般为单中心城市。 即使有一些伸展轴也较短,与城市地域半径的比值小于1 优点:这种城市布局紧凑,有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也使市政设施更加经济。 缺点:团块状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产生一系列弊病。随着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扩展,往往造成工业区和生活区层层包围城市,这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工业布局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分布:团块状城市是平原地区一种较常见的城市地域形态。如中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堪萨斯城等。 又如高邮拟规划按中等城市规模,采取紧凑节约的“单中心团块状”城市布局。 (二)带状城市 主要是在沿交通线发展的轴向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地域形态,也有的是受地形影响或外部吸引力作用下形成的。 城市发展沿交通线向外扩展,最终形成条带状城市地域。此时交通线成为城市的发展轴。 特点:带状城市的外部形态是有两个相反方向的超长轴,与城市半径之比值大于1.6。 分布:我国南方河网地区和沿铁路的中小城市,不少具带状地域形态。如,常州、西宁、兰州、沙市等。 (三)星状城市 当城市的发展并非一条或若干条平行的轴,而是由3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轴线构成时,城市在沿交通线的轴向力和对磁心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有3个或3个以上的超长伸展轴的星状地域形态。星状城市有明显的向心性和离心性。 如我国的嘉兴、郑州、秦皇岛等为星状城市。 (四)组团式城市 城市由于受自然因素(如用地、河流阻隔等)的影响或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主要受规划和控制),建成区以河流、农田或绿地为间隔,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众多团块状城市地域形态,称为组团式城市。组团式城市是具有多中心、开敞式的地域形态。 是改变我国一些大城市团块状、摊大饼式发展方式 的一种有效的模式。 如重庆市市区,由于受山地地形和河流的制约,形成了有机疏散成组成团布局的典型实例。 市区分解成中区、江北、南岸、沙坪坝、大渡口、九龙口六个组团,它们之间以河流、山岭、冲沟、农田等自然物间隔,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就近生产生活。 又如,杭州2020年城市规划为: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五)一城多镇 一城多镇的布局形态是在城市的对外部吸引力或离心力作用下,或是通过人为的规划和建设而形成的,较多地表现为大城市和周围的卫星城,中心城和卫星城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有的甚至为依存关系。 在我国,卫星镇绝大多数是为适应工业生产的发展而建立的。例如,上海的中心城周围的闵江、吴泾、松江、嘉定、安亭、金山卫和吴淞等卫星镇。各卫星镇都以便捷的交通线路与上海中心相联系。 一、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城市中成片的工厂区、住宅区、商业区、文教区,都是均质性能造就出来的均质地域。均质地域以某项特定城市职能为衡量中心,讨论地域表现出来的相对同一性。换句话说,均质地域是由以某项职能为主构成的地域(其它职能或为这一主要职能服务,或被这一主要职能排斥),研究各类职能地域的共性——职能均衡现象的生成和布局。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