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chp3危机管chp3.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机管理chp3危机管chp3

本章学习内容: §3-1 企业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 §3-2 企业危机处理的策略 §3-3 企业危机处理的几个关键问题 §3-1 企业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 一、快速反应原则 二、顾客利益至上原则 三、主动出击原则 四、真诚沟通原则 五、维护信誉原则 六、系统运行原则 七、权威证实原则 八、灵活运作原则 1989年3月24日,美国埃克森公司(美国500家大公司中排名第三)一艘巨型油轮在美加交界的威廉王子湾附近触礁,导致1100万加仑原油泄出,在海面上形成一条宽约1千米,长达8千米的黑 乎乎的漂油带,25万多只海鸟、2000多只海獭和至少22只海鲸死亡,水产业蒙受了惨重的损失,生态环境遭受到巨大的破坏。 事故发生后,埃克森公司既不向当地政府和公众道歉,也不彻查事故原因,更不采取有效措施清理漂油带,致使当地生态恶化,引起当地政府、环保组织、新闻界对其群起而攻之,发起了一场“反埃克森运动”。最后,迫于压力,埃克森公司仅清理油污就付出了20亿美元,加上赔偿、罚款,和客户的抵制总损失达几十亿美元。而其社会形象更是跌落到冰点。       当危机发生后,不论是什么原因,企业都应该遵循顾客利益至上原则,把顾客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一味顾及自身付出的经济价值。如果是由于产品质量的问题而引发的危机,如问题产品给顾客造成了损失或使用带来了不便,企业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顾客道歉以示诚意,必要时要不惜一切代价给顾客以补偿,以表明企业负责的态度。 几年前,许多客户入住现代城后,发现屋子里有一股尿的味道,发展商经过仔细调查,发现是由于在冬季施工的时候水泥里都放一种添加剂,它在夏天的时候会释放出氨气,从而使整个房间几乎成了WC。100多家业主集体要求发展商给予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北京青年报等媒体迅速曝光此事。潘石屹立即发表公开声明:解释缘由,愿无条件退房,并返还双倍同期银行利率,同时向业主写信诚恳道歉。反应之快,姿态之高,赢得了舆论的好感,最终平息了众怒。经此一事,现代城的名声大噪,潘石屹的“连本带息无理由退房”的做法在社会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一拨又一拨的客户涌向现代城。一场原本重大的销售危机就这样转变成了机会。 一般而言,“主动出击是最好的防御”这一原则总是适用的。当危机发生时,企业应立即承担第一消息来源的职责,主动配合媒体的采访和公众的提问,掌握对外发布信息的主动权。如果企业作为第二或第三消息来源,很容易造成媒体的误导和公众的误解,陷入被动。危机发生之后,不论危机的责任在何方,企业都应主动承担一定的责任。即使受害者负有一定的责任,企业也不应急于追究,否则容易加深矛盾,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004年11月30日,香港廉政公署在代号为“虎山行”的行动中,拘捕了“涉嫌盗取公司资金”的创维董事局主席黄宏生。一时间,山风满楼、乌云压城。然而,在事件发生当日,创维董事局副主席张学斌及公司多名高管当晚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并在深圳创维大厦紧急约见媒体,答疑解惑,稳住大局。而此后在整个事件中,创维能及时召开媒体见面会或新闻发布会,将真相及事件进展状况告知公众,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了谣言。而且创维自始至终都在强调两件事:一是创维方面会积极配合香港廉政公署的调查;二是整个集团的各项事务一切运转正常,不会因此受到不良影响。 创维公司在黄宏生被抓事件中,没有顾此失彼,而是四面出击,争取到了各方的支持。事发次日,即2004年12月1日,国美、苏宁、永乐、大中四家家电连锁巨头发出声明力挺创维。12月2日北京松下、彩虹、三星等八大国内彩管企业发表声明,表示将优先保证创维的原材料供应。12月3日深圳7家银行分行行长聚集深圳创维大厦,表示将鼎力支持创维。2005年2月4日创维PDP/LCD技改项目正式获得深圳市政府财政贴息,从而确保了企业战略的实现。 当危机发生之后,大众媒体和社会公众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并非危机本身,而是千方百计隐瞒事实真相或故意说谎。企业应尽快与大众媒体取得联系,公布事实真相,促使双方互相理解,消除疑虑与不安。 “泰诺”是强生公司生产的用于治疗头痛的止痛胶囊。作为强生公司主打产品之一,年销售额达4.5亿美元。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强生公司曾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中毒事件”危机:1982年9月29日至30日,芝加哥地区有人因服用“泰诺”止痛胶囊而死于氰中毒,开始是死亡3人,后增至7人,随后又传说在美国各地有25人因氰中毒死亡或致病。后来,这一数字增至2000人(实际死人数为7人)。一时舆论大哗。 “泰诺”胶囊的消费者十分恐慌,94%的服药者表示绝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