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1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相关的图片资料 晚周帛画凤夔人物 汉石刻人物画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唐阎立本《步辇图》 宋李公麟《免胄图》 明徐渭《驴背吟诗》 清八大山人画作 现代齐白石画作 这幅画名为《人物夔凤帛画》,是1949年在长沙东南郊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其画左上一夔龙,右上一凤鸟,下面一双手合十作祈祷状的女子。这幅画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画中表达的思想内容,根据郭沫若分析:画面一凤一夔作斗争状。凤象征善良,夔象征邪恶。夔被凤击败。正面的女子正在祈祷善灵的胜利。郭沫若进而以为,这个女子就是传说中的女娲。另一说认为:画中女子是墓主人的形象。夔凤并不是在争斗,而是龙腾、凤舞,构成龙凤成祥的祥和主题思想。尽管不同的观点、见解,使该画的确切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这幅画所体现的终极思想和中国传统艺术思想源流是相一致的,在对美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中表达对理想中的幸福、美好的追求与企盼。 ?和原始社会绘(刻)于岩壁、地面、陶器上的图案以及奴隶社会铸造于青铜器上的纹饰所不同的是,这幅画是用毛笔描绘在丝帛上的。它更自由,更具有绘画性。其线条劲挺有力,造型准确。人物的神情、姿态表现得比较到位,夔凤的造型十分生动,富有动感。全图没有颜色,但黑、白、线、面运用得体,具有装饰性。从这幅帛画可以看出,我国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从战国或更早的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从这幅画的创作观念上,能看出,在构图上,它已不再追求青铜艺术中严整对称和立意上的神秘。这里没有对神圣的畏惧,没有心灵的压抑与惶恐。人作为画面的主体,并对龙凤处于支配地位。端庄自信的人和腾跃奔放的神灵呼应其间,构成作品的盎然生机与活跃气氛。 社会发展到此时,奴隶制度“礼崩乐坏”。原有的社会秩序崩溃。战国时期的“无序”,正是向新的封建社会新秩序转化的必然过程。《人物夔凤帛画》无论从形式到内容,正是突破旧有礼法,不拘成式,思想解放的形象体现。 汉石刻人物画 《女史箴图卷》,是一幅我们现在尚能看到的最古的画卷,可能是隋唐时代的摹本,它为宋米芾的《画史》和《宣和画谱》所重视,又为近代董其昌、项墨林等评论家、鉴藏家所称赞。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为英军队清宫劫去、现存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女史箴图卷》是根据西晋诗人张华所作讽谏贾后的《女史箴》原文而创作的。现存九幅画面,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第一幅,画的是冯昭仪以身挡熊,保卫汉元帝的故事:由于一只大熊攀槛欲上而引起的紧张局面,汉元帝、卫士及其他官女惊慌失措,都想逃跑的神情,与冯婕妤(昭仪)神色镇定的表情,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冯婕妤的形象。 《步辇图》是阎立本的原作,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珍宝。《步辇图》画的是1300多年前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事件。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藏族领袖松赞干布,要求和唐朝通婚,并派使者禄东赞晋见唐太宗,阎立本所画正是这个历史场面,成于请婚的次年。画唐太宗坐于步辇之上,十余宫人相随,皆曲眉丰颊,神采如生,一朱衣髯官执笏引班,后有赞普使者,穿着小团花衣,及一从者,赞皇李卫公以小篆题辞于画上。历册典籍,历历可考。 这是一则发生在唐朝的故事。 唐代宗即位没多久,西域的回纥便聚集了三十多万人马,预备要大举进犯中原。当时朝廷政局并不稳定,又面临强敌的压境,情况自然是危急万分。幸好,朝中还有一名老将郭子仪,他临危授命,率领了一万兵马赶赴前线,打算誓死保卫国土。 回纥的将领明叫药葛罗,他老早就景仰郭子仪的为人,原以为郭将军已经战死,怎么又会带兵来抵抗呢?于是,便指名要和郭子仪在沙场上相见。 郭的部下深怕回纥兵使诈,纷纷劝阻郭子仪前往。但是老将军认为,唯有秉持一颗诚心,向回纥剖析各民族间必须和睦相处的道理,才有可能在寡不敌众的局面中,化干戈为玉帛。于是…… 《免冑图》画的正是郭子仪卸下盔甲、武器,只穿着文官的袍服,和药葛罗在战场握手言和的情形。他过人的胆识和挚诚,非但令药葛罗心悦诚服,连身后回纥的大群部众,也跟着拜倒在地呢! 李公麟也因为擅于运用这种绵长、纤细的线条,为自己赢得了“白描画大师”的封号。 清初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龙录》里有一段话 钱塘洪昉思,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在司寇(渔洋)宅论诗,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 译文:浙江杭州人洪昉思很久以来就在山东桓台人王渔洋门下,同我是朋友。有一天,(洪昉思与刑部尚书王渔洋)在王渔洋家里一起议论诗,他痛恨当时流行的诗歌没有章法,说:“诗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