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的扩散读书报告 《创新的扩散》读书笔记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创新的扩散》读书笔记”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创新的扩散》读书笔记
2016年5月1日
不好意思,我看书有点偷懒,全书我其实只看了目录,然后每章小结看了下,再重点看了第八章,也就是扩散网络。我对扩散网络很感兴趣,因为现在是一个网络社会,扩散应该说是以一个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广度在各行各业超越空间进行着。
首先大略讲一下作者讲了什么:作者在这一章中提出了两个大众传播模型,还讲了同质异质性,并认为同质属性对扩散的影响很大。作者强调了观念领导者在创新扩散中的作用,并对这些人做了一个特性归纳,比如更多接触传媒,沟通能力强,又比如人比较和善,容易让人接受,以及贯穿于整篇文章的,这些人社会经济地位、教育程度等相对而言较高,同时这些人也具有创新精神。作者在稳重用了一个重要的公式,可能由于我是工科生,对公式比较敏感,认为公式是最清晰最美观也最可信的表达方式(当然我对文章的这个公式有点疑问,一方面是这些公式不太适用于现在的网络社会,实际上这本书里的大多数例子也不太适用与网络的传播),文中的是:N(N-1)/2,其中的N代表参与传播的人数。作者还讲了一个弱势链的问题,也就是许多重要信息或创新,反而是从比较生疏的朋友那里得到的。这章最后提出了临界多数的概念(这也是我对这章感兴趣的原因)——有足够多的人采纳创新,使得这种创新能够自我维持,自动地进一步扩散,而且是稳定可期的扩散。
然后讲点感想,总体而言,我认为这本书有点落伍哈,不仅仅是案例老的原因,而是有这么一种感觉,这些问题并没有接触到传播的本质,以至于会有跟不上时代的问题(也可能是我对于数学的偏执,我总觉得这本书提到的所谓传播领导者的素质之类有点口水话,也许要将现象提升为科学,的确需要实证研究,但我真的觉得这些结论是大多数人想当然也能想出来的,可能对我这种非专业人士而言,不会觉得这东西价值多大)。另外,我认为社会学家或者传播学家也好,是不是可以考虑吸收一些数学或计算机学科的血液,也许会帮助学科更进一步发展吧。实际上传播的临界点问题,是可以更进一步转化为数学问题的,也许这些问题在数学上甚至已经有明确的答案也未可知。对数学也不懂,找不到很贴切的例子,只能在自己知识范围内举几个相似的例子,比如谷歌的搜索,比如社交网络的所谓小世界问题,以及大家都很熟悉的滴滴打车等,都是很好的传播案例,也是很清晰很明确的数学问题,而且是实实在在有解,也起到实在作用的。
周末赶交作业,有点仓促了,还请朱老师及大家包涵。我讲话也是外行话,万一有话讲的不对或不好听的,还请大家海涵。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您的在线图书馆
篇二:
部门及员工绩效考评制度
部门及员工绩效考评管理制度
为规范公司对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评制定本制度。
1.目的
通过对部门和员工日常工作和行为规范的考核、考评,建立公司绩效考评管理系统,促进个人工作素养和整体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防止和纠正部门和员工渎职、失职、违纪、违规行为,保证公司绩效目标管理的达成。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对部门和员工的各级考评、各类行为规范的考核的管理。
3.职责和权限
3.1总经理或其授权人或公司主管领导对总经理办公室和人力资源部有考评权和考核权,负责对各类考评、考核结果的最终认定。
3.2公司成立由总经理或其授权人、主管领导、总经理办公室和人力资源部等职能部门组成的考核小组,考核小组对各部门有考评权和考核权。
3.3各部门和生产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员工进行管理,行使考评权和考核权。
3.3人力资源部负责归口公司考评和考核结果,并将结果与绩效工资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