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docVIP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80分) 1. 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2. 1920世纪初,上海人形成了“挥霍、时髦、风流”的消费性格,以高消费作为肯定自我价值的手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报刊发表了很多反对奢侈与挥霍、提倡节俭、发展生产的文章,政府和市民均也从不同角度检讨自己的消费观。上海市民消费观发生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A.革命根据地的兴起????????????????? B.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C.日本侵华不断扩大???????????????? ? D.政府与媒体的倡导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人形成了“挥霍、时髦、风流”的消费性格,以高消费作为肯定自我价值的手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报刊发表了很多反对奢侈与挥霍、提倡节俭、发展生产的文章,政府和市民均也从不同角度检讨自己的消费观。上海市民消费观发生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A.革命根据地的兴起????????????????? B.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C.日本侵华不断扩大???????????????? ? D.政府与媒体的倡导 4.2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人形成了“挥霍、时髦、风流”的消费性格,以高消费作为肯定自我价值的手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报刊发表了很多反对奢侈与挥霍、提倡节俭、发展生产的文章,政府和市民均也从不同角度检讨自己的消费观。上海市民消费观发生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A.革命根据地的兴起????????????????? B.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C.日本侵华不断扩大???????????????? ? D.政府与媒体的倡导 5.《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 ) A.拥有宽松良好的办学环境???????B.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 C.人们的审美观与西方看齐???????D.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 6.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7.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2002年访问中国时慨叹中国城乡居民生活“四大件”的巨变:“在70年代,这四大件是手表、自行车、半导体收音机和缝纫机;到80年代,四大件变成了冰箱、电视机、石英手表和洗衣机;到了90年代,空调、计算机、手机和小汽车则成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四大件”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①现代化程度提高 ②逐渐将人力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③居民生活时尚化 ④改革开放政策的巨大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②③④ 8.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9.图为近代“帽业专家”盛锡福帽店的产品商标。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 ) A.太平天国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 10.18、19世纪中期,来自西方的自行车在中国销售很是有限,但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富商巨贾、电影明星等纷纷加人到骑自行车的行列中来。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社会风气逐渐开放 ?????????B.实现了交通近代化 C.民众健康意识增强?????????D.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11.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下令禁止缠足,并指出缠足致使“四万万人变成无用之物,必将使民族衰落”。材料反映出清末移风易俗具有明显的( ) A.民主色彩?????? ??B.革命色彩????? C.封建色彩??? ?????D.政治色彩 12.某学者在编撰“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依次选取了:“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