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甄嬛传》自2016年末开播以来风靡全国,甚至日、韩及整个东南亚。在提倡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四年后,美版《甄嬛传》已经在美国HBO电视网开播。虽然国人对这部佳剧津津乐道、赞叹连连,但西方观众却对此评价不高,其根源在于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在影视作品中,要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在西方观众面前,台词翻译是关键。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使用相应的翻译策略把差异融合到文化共性中。
1 思维方式差异
政治伦理型与科学认知型
中西方哲学传统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出于忧患意识,更加关注政治伦理,其思维的中心是“仁”、“礼”以及“伦常治道”,政治、伦理、哲学相互交融孕育了中国政治伦理型的思维方式。而以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西方智者们更重科学、重认知,重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哲学和科学相互交融便孕育了科学认知型的思维方式[1]。
中国政治伦理型思维和西方科学认知型思维对各自的古代传统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制度的发展又体现在语言的变化上。西方观众对《甄嬛传》评价不高,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古代传统制度给他们的理解造成了障碍。一方面,西方许多观众对中国古代传统政治制度不了解,而他们长期以来实行的又是民主制度,所以对在《甄嬛传》中接触到的中国皇权制度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十分荒谬;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森严,所以中国古代话语中有许多能清晰体现身份等级的词句,尤其是在皇室用语中。而西方用语中类似体现身份等级的词句很少,或者其所体现的等级制度也没有那么强烈,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西方观众对剧情的深刻理解。例如:台词中皇后向皇上自称“臣妾”,但英语中不能翻译成“I”。皇上和皇后虽为夫妻,但仍有严格的身份等级,用“I”完全体现不出身份等级,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所以英文译本中只能忽略不译。又比如“是,娘娘圣明”一句,其中包含了侍从对主人的无限敬畏和奉承,但英文译本中翻译为“Yes, my lady. Exactly!”虽然也能体现一定的敬畏和奉承之意,但相较于中文台词,这种感情色彩程度被大大削弱了。虽然这些都是细微的差别,但把所有这些差别放入到整部剧的台词中就会给中西方观众的理解造成巨大差异。
1.直觉性与逻辑性
中国的感性直觉型思维提倡通过静观、体认、灵感、顿悟等直接而快速地获得整体感觉和总体把握,其核心是“悟性”。而西方更偏向于逻辑型思维,其核心是“理性”[1]。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语言中则表现为: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汉语句子之间少有关联词或衔接词,句式和行文如山间溪水般跳跃、抖动,但一直前行。英语则不同,英语为了体现严密性和逻辑性,句子和文章之间通常情况下都会有关联词或衔接词,行文严谨,整个句子架构成星系状排列[2]。例如《甄嬛传》中眉庄对皇上说的一句话:“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英译本“They would rather die on the branch retaining thEir scent than be scattered on the cold wind”。
1.模糊性与精确性
模糊性思维重视直觉体悟,讲究“设象喻理”、“刻意神似”、“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西方思维的对象和主体都是精确的,其精确性思维的基础是“二值逻辑”,即“非此即彼”、“非真即假”,所以西方思维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非常明确[1]。
中西方模糊性与精确性思维在中国古诗词的英译中体现得比较明显。中国诗词讲究“朦胧美”、“意境美”,但在诗词英译中很容易导致这两种美的缺失。试比较以下《甄嬛传》英译本中的部分诗词翻译:
1)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香减玉消。
Beauties of slim waist in the Chu palace are quite graceful and charming. But their youth and beauty will fade away with the years.
2)雨潇潇兮洞庭,烟霏霏兮黄陵。望夫君兮不来,波渺渺而难升。
Raindrops fall on Dongting Lake. Fog shrouds the Imperial Mausoleum. I await my husband, but he has not arrived. The ripples in the sky are not-
3)分明曲里愁云雨,似道萧萧郎不归。
Its clear that the song is full of worry and sorrow.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