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原创押_题预测卷(新课标Ⅰ卷)语文03(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VIP

高考原创押_题预测卷(新课标Ⅰ卷)语文03(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原创押_题预测卷(新课标Ⅰ卷)语文03(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

2016年高考押题卷(3)【新课标Ⅰ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知道格律和模仿对于创造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天才和人力的关系了。 “天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它自然有一部分得诸遗传,也有一部分成于环境。文艺批评家常欢喜说,伟大的人物都是他们的时代的骄子,艺术是时代和环境的产品。这话也不尽然。伟大的时代不一定能产生伟大的艺术。美国的独立,法国的大革命在近代都是极重大的事件,而当时艺术却卑卑不足高论。我承认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我相信它们都不能完全解释天才。在固定的遗传和环境之下,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遗传和环境对于人只是一个机会,一种本钱,至于能否利用这个机会,能否拿这笔本钱去做出生意来,则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只有死功夫固然不尽能发明或创造,但是能发明创造者却大半是下过死功夫的。 最容易显出天才的地方是灵感。我们只须就灵感研究一番,就可以见出天才的完成不可无人力了。杜甫尝自道经验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谓“灵感”就是杜工部所说的“神”,“读书破万卷”是功夫,“下笔如有神”是灵感。据杜甫的经验看,灵感是从功夫出来的。如果我们借心理学的帮助来分析灵感,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 灵感有三个特征:一、它是突如其来的,出于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根据灵感的作品大半来得极快。从表面看,我们寻不出预备的痕迹。作者丝毫不费心血,意象涌上心头时,他只要信笔疾书。二、它是不由自主的。有时苦心搜索而不能得的偶然在无意之中涌上心头。希望它来时它偏不来,不希望它来时它却蓦然出现。三、它也是突如其去的,练习作诗文的人大半都知道“败兴”的味道。“兴”也就是灵感。诗文和一切艺术一样都宜于乘兴会来时下手。兴会一来,思致自然滔滔不绝。没有兴会时写一句极平常的话倒比写什么还难。 灵感既然是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那不就无法可以用人力来解释吗?从前人大半以为灵感非人力,以为它是神灵的感动和启示。但是从近代心理学发现潜意识活动之后,这种神秘的解释就不能成立了。 什么叫做“潜意识”呢?我们的心理活动不尽是自己所能觉到的。自己的意识所不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就属于潜意识。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它虽是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贵常说他的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在街头闲逛时无意中得来的。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过有一个人向来没有在数学上用功夫,猛然在街头闲逛时发明数学上的重要原则。从此我们可以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句诗是至理名言了。 (节选自朱光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1.(?? ) A.B.C.D.2.(?? ) A.B.C.D.3. (《清史稿》,有删)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指帝王不通过大臣传话给人民,而是用在城门口、闹市街区张贴文字的形式直接通告人民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其标准定为才、守、政、年四格,以分优劣。清朝规定必关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否则不得击鼓,违者重罪。。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 B.为了解淮、扬二府遭水患的真实情况,汤斌派人勘查后据实上报。后来又请求朝廷减免苏、松两地赋税。 C.汤斌为董汉臣据理力争,董汉臣得以免罪,这让明珠等对他更加怨恨,于是摘录他的一些言论上报,说他诽谤朝廷。 D.汤斌在学术上博采众长,以孙奇逢为师,习读宋儒之书,笃守程朱之学,也不排斥王守仁的学说。 【答案】A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尔当使之去奢返朴,庶几可挽颓风。(5分) (2)汉臣应诏言事无死法。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吾辈当自省。(5分) 【答案】(1)今日看那里的风土人情,崇尚虚华,安于享受。你应当使他们去掉奢侈之习返归淳朴,也许可以挽救颓废的风气。(“尚”“安”“庶几”各1分,大意2分) (2)董汉臣根据诏旨议论朝政,没有处死的理由。大臣们不讲而小臣敢讲,我们应该自省。(“应诏”“法”“辈”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顺治九年,中进士。被任命为国史院检讨。汤斌考虑父亲年老,以有病为由请求辞官休假,(后来)父亲去世,为父守丧。守丧期满,听说容城人孙奇逢在夏峰讲学,便背着书箱前往跟随他学习。康熙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员,皇上说:“我听说汤斌跟随孙奇逢学习,操行很好,可以补江宁巡抚。”十月,皇上南巡,到苏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