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古罗马的教育概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认识论和知识论 奥古斯丁把柏拉图的回忆说加以改造,使它成为适合基督教需要的先验论的认识论。 这种认识论认为,通过感觉而进入记忆中的东西,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它们的影像,不是知识。知识、概念是人的心灵所固有的,它们与物质世界无关。要获得知识和真理,不能靠感觉,也不需要靠感觉,而是靠上帝赐予的“灵魂的眼睛”、“智慧之光”,靠思想。 因此,“奥古斯丁排除了感性知识的作用,割裂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割裂了一般和个别以及抽象与具体的辩证关系,并把知识和概念说成是上帝的赐予,而且要由上帝赐予的灵魂的眼睛去发现它们。因此,他的认识论就成了没有任何掩饰的神秘主义的先验论。”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竭力论证信仰高于理性,宗教虔诚高于认识。他认为,如果知识不能为宗教服务,则不仅无用,而且有害。 奥古斯丁把追求学问和真理看做危险的好奇欲,并认为,一切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知识都不是知识,而是虚妄。因此,他轻视自然科学,他抨击古希腊、罗马作家的文学、诗歌作品,认为它们都是虚浮的文字,理应受上帝的惩罚。 至于文法、修辞、辩论术、几何、音乐、数学、天文等,其中有真理,有些是上帝之光照耀过的,值得学习。他指出,学习这些学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认识永恒的存在,认识真理,认识上帝的至真、至善、至美。 另外,还有一本最重要的书要学习,就是《圣经》,它是上帝的语言,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基于这种认识论和知识论,他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发现心中已有的真理,而不是去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教学活动,就是通过符号、语言、数等等,引起学生对其心中已有概念的重新认识。 这就是中世纪教会学校教育中的教学脱离实际、轻视实用知识、普遍流行经院式的教条主义的教学方法的理论根源。 他关于各学科的宗旨的观点,关于要绝对服从《圣经》的观点,成为中世纪教育思想的根据和教学的原则。    (三)“原罪论”与“禁欲说” 奥古斯丁提出“原罪论”,认为自从人类始祖亚当、夏娃违背神的旨意犯下罪孽之后,每个人生来就是有罪的; 宣扬“赎罪论”,认为人要去恶从善,依靠个人是无能为力的,所以要依靠上帝才能解救; 提倡“禁欲说”,宣扬“灵魂不灭论”,认为人性本恶,只有信仰上帝,摧毁欲望,才能从恶性中解脱,上升到神的境界。 因此,他认为教育上的体罚是合理的,也是有益的、必要的。他说有三样东西对学校是必不可少的:戒尺、皮鞭、棍棒。奥古斯丁的这种理论支配了欧洲教育达1000年之久 奥古斯丁的禁欲主义是他的原罪论的派生物。他每天采取斋戒和鞭打自己身体的办法,来达到禁欲的目的。这种用鞭打而强行克制并进而扑灭人的任何情欲的办法,以后在中世纪的修道院学校中,在大教堂学校中颇为盛行。      (四)宗教教育  奥古斯丁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教会和神学服务, 《圣经》是最主要的教材。对于古希腊和罗马的世俗文化,他主张要有条件地吸取为基督教服务。他认为文法、修辞、逻辑等学科,作为一种工具,既可以为异教服务,也可以为基督教服务。他说可以保留这些学科的形式,同时以《圣经》和其他宗教书籍加以改变。同样,数学、几何、天文、音乐也可以改变,使它们为基督教服务。他这种对待异教的态度为后来西方教会教育提出了可行的教育方案。 ? 奥古斯丁的教育哲学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影响既深又广,西欧中世纪的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以及某些大学,无不以他的教育哲学为宗旨,为灵魂。他是中世纪由教会所控制的教育所推行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思想渊源。 原始的基督教,主要是宣扬“天国思想”,人人都是上帝子民,本来大家都可以过幸福生活,因为一些人犯罪,上帝要惩罚他。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人人都要面临末日的审判,相信基督的人将会获救,进入天堂。这种思想对被压迫的人有极大的吸引力。这样,基督教很快在帝国各地传播开来。帝国统治者对早期的基督教徒实行残酷的镇压,但是阻止不了基督教的传播。 从公元2世纪后半期起,逐渐发展的基督教教义宣扬逆来顺受,爱一切人,甚至也爱仇敌,还宣扬君主是神的代表。公元前3世纪,罗马帝国发生危机,一些富人也感到前途暗淡,遂参加了基督教,以求心灵解脱。这一切都使基督教成为帝国统治者可以接受的宗教形态。于是,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态度从镇压到利用。 公元392年,帝皇狄奥多西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国教, 395年,东西罗马分裂,基督教也随之分为两大类:东正教和西正教(天主教),东正教分为四大教区,西正教由一个主教领导。 基督教在教育方面的活动,一开始限于在成人中作教义的宣传活动,以后逐渐注意到对儿童的教育,并且开办了一些专门训练神职人员的学校。 基督教最早出现的学校是教义学校,分两个层次: 初级教义学校,面向年龄较小的儿童,教授有关教义方面的知识,进行道德训练和监督。 高级教义学校,它是为年轻的基督教学者提供深入研究基督教理论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