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耕具
耕具
整地的目的在于给播种后的种子发芽、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一般包括破土、碎垡、平整、作垄等环节,这些环节一般都具有相应的农具和农具使用方法。中国最早的整地农具当为耒和耜。传说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系在尖头木棒的下部加一横木构成,以便用力起土;耜则是在耒的基础上,加上扁平刃板(耜冠)而成的铲形农具。耜依制造的材料不同,又有石耜、木耜和骨耜之分。在中国原始时代的耒耜遗物中,最有名的当属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附图)。耒耜是犁的前身,它的使用一直延续到铁农具使用的初期,故后来有人仍称犁为耒或耒耜。
犁系由耒耜发展而来。耒耜是手推足蹴的直插间歇式的翻土农具,而犁则是由人力或畜力等做为牵引,将间歇翻土改为连续式的翻土,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翻土的效率。传说后稷之孙叔均始教牛耕,也有学者将长江下游地区出土的新石时代的的“犁形器”和“耘田器”,以及《越绝书》中以“铧”臂喻越人的记载,做为使用长江中下游地区越人使用犁的证据,并进而推断江浙地区的越族人可能是最早使用犁铧的民族之一。不过大多数学者仍然主张牛耕出现于春秋之间(公元前五-四世纪)。早期的犁铧一般呈V字形,只能破土划沟,不能翻土作垄。汉代铁犁和战国时期相比有了很大进步,一是出现了犁壁,使其有翻土作垄的功能,二是具备了框形犁的雏形,犁的构件除铁制的犁铧以外,还有木制的犁底、犁箭、犁辕、犁梢和犁衡等部分,使其具有摆动性。文献中记载的汉代最有名的犁当属赵过在推广代田法时使用的“耦犁”,耦犁在使用时有二牛三人的,即由二牛抬扛,一人前牵牛,一人按犁辕,一人扶犁,也有两牛一人的,魏晋时则发展出一牛一人的耕法,不过这也不是耦犁。耦犁是中国古代耕犁结构和牛耕技术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它的出现促进了牛的普及,因此历史上又有赵过发明牛耕的说法。不过魏晋以前的犁都存有许多缺点,一是犁底长,不适合深耕;二是犁辕长且直,回转不便。于是据《齐民要术》记载,魏晋时期,山东一带出现了一种回转柔便,适合于山涧之间使用的“蔚犁”。蔚犁的形制如何,史无记载。不过可以肯定它是中国犁由长辕直辕犁到短辕曲辕犁的一个过度。真正的曲辕当属江东犁。江东犁是唐代出现在江东(长江下游地区)的一种耕田农具。根据唐陆龟蒙《耒耜经》的记载,江东犁主要由十一个部件所组成.其中犁铲(犁铧),犁壁为铁制,其它九个部件即犁底,压铲,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枰,犁键,犁盘等都是木制的。江东犁和前代的犁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变长辕为短辕,由直辕改曲辕,并增加了犁盘,使犁辕通过犁盘两端系以绳索与牛轭相连结,克服了直辕犁“回转相妨”的缺点,操作起来更为灵活自如,尤便于转弯,所以江东犁又称为江东曲辕犁。二是增加了犁箭、犁枰和犁建几个部件,可以自由升降,调节耕地的深浅;三是犁梢与犁底分开,可以通过犁梢的摆动幅度调节垡的窄宽。第四,犁辕前有改转动的犁,便于耕畜牵引时犁身自由摆动,或改变方向。由此可见,江东犁的灵活性比前代有了很大的改进。这种灵活性不仅仅在于操作上的简便,而且在于它能够灵活调节,以适应不同耕地深浅和土垡宽窄的要求。因而特别适合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同时,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同样也适用于北方旱地耕作。明清时期的耕犁基本上仍采用了江东犁的形制。因此说,唐代江东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犁的结构已基本定型。
中国犁主要是由牛来牵引的,当牛力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足时便有人力犁的出现。人力犁又称“代耕架”、“人力耕架”、“耕架代牛”等。是一种人力牵引的耕地机械。唐高宗永淳(682年)夏城都督王方翼“造人耕之法,施关键,使人推之”,是为最早的代耕架。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陕西总督李衍对传统耕犁进行改进,“量为增减,易其机发”,制成坐犁、推犁、抬犁、抗活、肩犁五种木牛,以适应在畜力不足的情况下山丘、水田和平地等的耕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欧阳必进在郧阳府(今湖北郧县一带)又“仿唐王方翼遗制,造人耕之法”。明天启七年(1627)王徵撰《代耕图说》,亦称《代耕架图说》,对代耕架的形制和构造细节作了详细的说明,并有附图(见图)。从中得知代耕架是由分别设立在田地两头的一个人字形木架,每架各装有一个辘轳,在辘轳中段缠以绳索,索中间结一小铁环,环与犁上曳钩,自如连脱。辘轳两头安上十字交叉的橛木,犁自行动。使用时三人合作,两头各一人交递相挽,中间一人扶犁,“一人一手之力,足抵两牛”,被清人屈大均誉为“耕具之最善者”。
在牛力缺乏的地区,钁(镢)和铁搭曾广为使用。钁(镢)和铁搭都是横斫式翻土农具。钁体为长条形,上有銎安柄,王祯《农书·钁臿门》载:“钁,劚田器也……又作钃,诛也,主以诛除物根株也。盖钁,劚器也。农家开辟土地,用以劚荒,凡田园山野之间用之者,又有阔狭大小之分,然总名曰钁。”铁搭装柄方式与钁相同,只是铁搭体与钁体有所不同,铁搭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北京市十二中初三(上)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pdf VIP
-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doc
- 海鲜市场项目可行性研究幻灯片.pptx VIP
- 微电网能量管理:技术、策略与发展路径探究.docx VIP
- 某污水处理工艺设备安装施工方案.docx VIP
- 理智与情感:爱情的心理文化之旅 智慧树网课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03.1 20CS03-1 一体化预制泵站选用与安装(一).docx VIP
- 2025年公司组织架构图及各部门职能要求模板参考(架构图可编辑).pdf VIP
- 级配碎石施工技术课件.ppt VIP
- 神话传说故事与中国文化 智慧树 知到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